从业十年,努力做个有情怀的医药人

思齐俱乐部

文章来源:药事纵横(微信ID:Pharmaguider)


十九大以来,国家层面在大力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我们医药行业不甘示弱,主动出击,CFDA频频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征求意见稿,不难看出改革的决心和力度。很多的改革不见得一定好,但必须有,这条探索路上的包袱,注定要我们这代医药人来背负。回望这十年,小编深知在医药这条路走的很艰辛,但不后悔。如果问我为什么选择这条路,要是说梦想,估计有人要揍小编,但当初选择医药的初衷就是梦想,哪怕在这条路能做出一点点成就,那都是满足,这是为生命保驾护航的事业。




(一)坚持初衷与初入职场的心态


小编07年从某省二本院校药学毕业后,在杭城整整呆了2个月才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期间有很多其他工作机会,有些甚至还不错的,但都没有心动,因为我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熬到8月底的时候,其实有些撑不下去了,感觉再找不到工作可能就要放弃本专业了。可能大家无法想象,不就是找一个分析员或制剂员岗位,在浙江这样医药大省应该很容易找到才对。然而并不是,因为岗位只有那么多,而全国的学生都集中到江浙沪一带。像我等,在学校又没有什么亮眼的成绩,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可被吸引的了。

 

8月底,如愿接到一家国企下属的原料药企业的offer时,说实话是激动的,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QC分析员。或许是对工作的珍惜和对专业的尊重,从一开始我的心态就特别的阳光和积极。我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选择了做技术。或许还有更喜欢的,更适合的,但在没有找到下一个之前,我会忠于目前我从事的,这就是我初入职场的心态。


在这里,我只是想告诉那些初入职场的小伙伴们,当你还不知道自己未来的选择是什么的时候,做好目前选择的职业和岗位。心态在某些时候,决定了你初入职场的带入感,他能很快把你领上正确的轨道。而那些每天被驱赶或推着走的人,身上似乎都有无限的理想和抱负,永远看不上无任何技术含量的活,逃避和推卸就成了他们的代名词,在自己建起的空中楼阁中自我陶醉。到最后你会发现,一晃一年过去了,一晃五年过去了,他们仍然原地踏步,从未停止抱怨和指责,也从未离开过。初入职场,远离那些住在空中楼阁中的人,多接触那些善于思考和给予你能量且在很小岗位上也能认真对待工作的人,成长只关乎你自己,与别人无关。


(二)培养良好习惯,做有追求的技术控


9月份入职,恰逢公司FDA认证,全员开始动员起来,虽然是老牌的FDA认证企业,但那毕竟是十年前的2007年,大多国内企业的质量体系都并不完善,更别谈什么质量文化和质量意识了。

 

从那时起,每一个实验,每一个动作我都严格要求自己按照学校毕业时候的实操规范来要求自己,也就形成了现在永远也改不掉的习惯。如今每次看见那些移液歪着站,定容吊儿郎当,无视仪器维护保养的小伙伴心里就发毛。作为有追求的技术控,你的成长就是这些点滴好习惯累积而成。

 

既然是习惯,那都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所以操之过急,会适得其反。作为管理者,我们需要不断地加强培训和监督,让团队养成良好的实验和工作习惯。那些好无厘头的做实验,好无厘头的上仪器,好无厘头的下班,得到好无厘头的数据是必然。

 

不要小看这些工作中的习惯,你一个人的坏习惯足以改变周围一群人,而好的习惯的养成是要常年累月的,尝试着用你的小行为影响周边的人。改变和冲破是需要勇气的,而从不想改变一丁点的人,何来别人对你的尊重。当你撕掉那些所谓的一文不值的脸面的时候,你才能看见崭新的自己。当你发现这些习惯还可以改的时候,说明还是有救的,一旦根深蒂固了,那你就残了,也就废了。

 

(三)那些年的QC经历


200709月入职到201010月离开第一个东家,前后三年,大大小小国内外认证以及国内外客户审计,我们一直在路上。累,确实累,但当你发现你和公司一起成长,一起进步,一起被肯定的时候,你会发现付出和奉献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情。而当我发现我只不过做了我应该做的工作,公司还给予了我很多的荣誉和信任的时候,喜悦感、成就感和责任感,相互碰撞。在工作一年后,开始带差不多七八人的QC团队,开展各项DMF的质量研究工作,虽然是一个小白,但我从不怯弱和后退,被信任是让人最幸福的一件事,没有之一。

 

很多人的心态和工作状态总是萎靡不振的时候,就是给了自己太多的借口和理由,太痛惜自己,太爱惜自己。爱惜自己本身没有错,而有些时候,我们是可以做到很好的时候,就是这种借口成了你做不好的推辞,尽力而为和全力以赴所得到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记得2009FDA复认证期间连续加班,几个方法验证连续做了一个月,期间有很多原因造成不顺畅,每天几乎都是晚上十二点才回宿舍。有些时候并不是实验没有安排完,而是回宿舍也还是担心仪器和样品有异常,所以干脆就在那多呆会,这种感受做仪器分析的小伙伴应该深有感受。我们当时的宿舍是两人公寓,条件挺好,那段时间,室友专做气相,几个验证弄的他也是头皮发麻。有次他回去的早,我忘记带钥匙,连续敲了10分钟门,开始以为他不在,后来听说他在宿舍睡觉,顿时吓坏,差点砸门。后来通过隔壁宿舍扔东西才弄醒他,就是因为连续加班睡的太沉。看见他的时候,有种莫名的心疼,就好像看见了自己一样。那时候,曾一度感动了我,我觉得奋斗不就是这样吗?你会发现,在他们身上那种专注,其实就是种魅力。它会感染和照亮身边的人,只要你用心感受这道阳光。



 

那个时候体系还不算健全,但迎检前的准备还是相当充分,集中办公与集中讨论。白天跟踪检察官,接待、回答以及资料和信息的传递基本做到无缝衔,无差错;晚上再集体开会,准备第二天的事项。但这期间,也由于我个人的失误,造成了一次很大的被动,这给后来的我留下了很多的思考。

 

回想那三年,小编从一个QC小白到国外项目的参与者、践行者和管理者,我始终把自己放在不可或缺的位置,我从不认为自己是可有可无的人,如果那样,你就真的是可有可无了。那时,只要是体系中要熟悉的文件,基本都能记得住每一个名称和编号;每一个SOP的修订都要反复斟酌,减少模糊不清和逻辑混乱的概念,提高实验的顺畅以及效率。从技术到技术管理,也让自己养成了极大的强迫症,必须要求自己有计划、跟踪和总结;内部管理必须标识清晰、物品定点定位,记录书写完整、数据完整与图谱规范等等。一个优秀的QC分析员和管理者,绝对不是死板和教条,而是逻辑清晰,有章可循,勇于探索和改进。同时,对于初入职场的小伙伴来说,不要忽视小事,从基本规范的操作要求自己,把自己放在团队的中央,高调的对待工作,低调为人处事,切忌高调为人,低调工作。在我看来,对一个企业的忠诚,不在于你在企业呆的时间长短,而在于你是否把握在企业的每一天,勇于奉献和乐于奉献。

 

(四)跳槽要跳的有价值


2010年,经历了三年的奋斗和成长,我对自己有了新的规划。那时明显感觉原料药整个市场在下滑和萎靡,很多的企业缺乏研发投入,很难有新的品种加速推进,加上环保的压力,很多企业效益并不理想。关注各大论坛和专业网站,了解市场的发展行情,是那个时候养成的爱好。开始对制剂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我想让自己往制剂再靠靠,虽然什么都不会,是否可以尝试?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一个机缘巧合,我选择了离开老东家,去了上海。选择一家创业型公司,从几百人的大企业到这种不到十人的研发团队,内心并没有什么落差,而是感觉一切都是新的,有很多未知的东西可以探索。

 

思维方式和做事风格,和一个地域有很大关系,上海的快节奏让我没有办法停止脚步。我重新把自己归为零,从处方查找,看说明书,学习制粒和压片到做溶出,再到处方筛选等等,做完制剂做分析,做完分析写资料,2010年下半年国内CTD资料已开始启动,就这样我不给自己一点空闲时间,一年下来,从过去的API到固体制剂,对于整个化药的研发思路有了清晰的框架。那时,只要是能学的,可以学的,从不放过,想要快速成长,某一阶段专攻一件事,是最好的办法。

 

这次跳槽应该是明智的,我可以系统地学习注册和申报相关内容,了解原料药和固体制剂研发全流程,学习如何把控整个项目运作。同时,国家局开始大范围开展培训,培训资料满天飞。利用业余时间,我开始集中学习网络上的资料,在这种大的改革面前,是最容易成长和系统学习的,总是感觉有使不完的劲,对知识的渴望太强烈。从GMP体系内出来做研发,最大的好处就是能更多地考虑到日后的大生产以及规范化,但同时也有缺点,因为考虑太细,可能会耽误项目进程。但经过这些年,我不认为研发需要的只有快,拿到批文不能生产或变更过多,也未必是好的策略。路线设计考虑不周,杂质概貌分析与控制策略不到位,分析方法粗狂,处方设计不科学等,后期整个生产与QC的苦恼将是无止境的。

 

一年后的2011年的11月,由于家庭原因,我不得不离开上海,再次回到浙江的另一家生产企业,开始在注册部担任原料药和固体制剂的项目经理,负责整个项目的运作和统筹。由于公司规模不大,人员有限,每个岗位职责并不明确,所以只能一人当多人用。这期间,负责的面就更加的广和细,基本涉及到项目的方方面面,质量研究、处方开发和筛选、各类SOP的起草、研究方案与报告、撰写CTD资料、资料提交与受理、现场核查与省所复核等等,算是一条龙服务,团队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人员培养和团队建设也逐渐清晰和明朗起来。在这东家的三年项目管理中,我开始注重研发与生产和QC的衔接,从分析方法的开发是否能很好的重现,日后QC操作是否方便等等这些细节着手,任何一个不考虑日后生产的研发都是耍流氓。

 

直到2013年的一瞬间,我开始发现自己完全被定性思维了,口头禅也变成这样做就行了。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危机感,终于感觉自己有点累了,翻开自己的日记,发现六年来从未停歇过,写的都是最近忙,项目催的紧或者实验不顺利等。而每一次离职中间都毫无休息,无缝对接,我深知这六年来做了很多,收获很多,得到鼓励和赞赏以及肯定,突然心里反倒是空了。



 

(五)深造,再次归零


外表平静,内心波澜起伏应该就是形容像我这样的人。从原料药到制剂,向药品更靠近了一点。但我还更想了解药物的前段研发和临床试验,同时预感到未来药物临床发展肯定会非常好,于是我找开始找目标学校准备考研,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工作六年还去读研,都说不值得,损失太大,但我依旧坚持,甚至固执和自我。想做一件事,就不要听取太多意见,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是我经常告诫自己的一句话,谁也不能决定你的人生。

 

2013年五一节过后,和爱人商量,得到家人的支持,开始选定学校、买书和备考。每天基本都是晚上10点到12点之间看书,那时宝宝已经1岁左右,等她睡着才能坐的下来,项目上的事还是一如既往的多,根本停不下来,加班是家常便饭。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从春天到夏天再到冬天,最终成绩下来,居然以第一名被985院校医学院录取。那一天,我变得很安静,安静都是来自于内心的笃定,因为我一直相信我可以,就是这么简单。

 

201409月,当我再次回到校园的时候,那种放空是前所未有的,远远比我想象的还要好。归零,才能起跳的更高;归零,才能更好的审视自己。研一一年,几乎都泡在图书馆,整理了七年所有的资料,重新梳理自己的思路。开始大量的阅读药物临床国内外法律法规、指南、指导原则和文献,满足感爆棚。对专业和市场的敏感度,再一次得到印证,7.22终究还是来了,来的一点不意外,只是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这样,三年结束,重新再出发,未来的路一切未知。

 

(六)你的高度,你自己决定


十年,一个人能做多少事,可以很多,也可以什么都不做。 如果在工作中,你只是依赖别人的提醒和施加压力下才能学习的话,迟早是要被淘汰的。如果你幸运处在一个学习型和善于培训类的公司,那你是幸运,还能跟着别人吃点好的;如果恰恰不是,你也就只能从别人吃剩的残余中维持生存了,这样早晚你会饿死的,因为终究有天别人连残余都不会给你。那时你会发现,你的存在和不存在没有一点意义,如果对生存都没有紧迫感、对生活都没有欲望的人,你还指望这个社会多么的善待你吗?

 

我一直都认为,无论你做什么,你想做什么,只要你去做,我觉得都应该值得尊敬,即使失败了。最怕的就是什么也不做,在空想的世界里,自我陶醉。

 

还有一部分人其实不是不想学,而是在工作中不知道学什么,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如果你刚工作可以原谅,不知道行业与行情。而如果你是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人了,你还不知道怎样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话,完全依赖别人的提醒和督促,那你即使过了今天,你也会死在明天。至少有几点你是缺乏的:一是发现问题;二是解决问题;三是沟通与合作能力;四是知识分享与团队合作。

 

第一说说发现问题,在工作中总是不断出现不可预测的小问题,而你没有把它当成问题,今天发生,明天还在发生,只要别人不去要求,你甚至一辈子都在做一件特蠢的事情,而你还一直沉浸在这种错误里安然自得。这种能力一旦缺乏,你去哪家公司都是2,3千的工资,也不会变成2,3万,不要怨天尤人。发现问题,就是从多问一个为什么开始。 

 

第二就是解决问题,如果不善于发现问题的人,是不太会解决问题的。一个道理,主动性太差。主动性除了动手,更要动脑,不是任何问题都是急于动手去解决的。尤其是我们做技术及技术管理型的,要学会理清思路,培养自己遇事不慌、淡定自如的素养,善于计划、组织与协调,这些其实都是可以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只要你用心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你每天一丁点的进步,都是你日后成长的砝码。

 

第三是沟通与合作, 如果你遇到问题,仅仅是靠自己在那里苦思冥想,至少是不太科学的,要学会与领导和同事分享你的问题,或许你的一个小问题,就能改变大局。有些路,是需要一起走才能走的远。

 

四是知识分享与团队合作,做任何一个岗位,无论你是QC、研发或生产,无论你是基层、中层和高层,分享自己的知识,进步的只会你自己。你不停地表达和叙述,不停地被别人反问,然后不停地查资料去回答和证实,这样良性循环,你想不成长都难。千万不要有那种知识被分享就有被偷空的感觉,那样只会固步自封、寸步难行,何来提高和成长。团队合作亦是如此,你把自己放在什么样的位置,决定你成为什么样的人。

 

回望十年,小编庆幸遇到过的人和事,感谢几个东家的培养和信任。医药之路,我在前行,从未徘徊……



更多阅读:

1市场部,不靠谱?

2、上海——带金销售死亡的第一站

3、医药人如何定位未来职场坐标


合作、投稿等事宜请在微信后台回复

思齐圈(www.siqiquan.org)——专业知识分享平台

 精彩活动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