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过三万天,想要不生病,记住8条铁律!句句千金!
我们总在问,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健康最重要。但如何保健康呢?喜欢养生的人知道,想要不生病,需要均衡饮食、坚持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情等,但真正能做到这些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当我们难以坚持好的习惯时,想要不生病的话,一定不能再去做伤害身体健康的事情!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些“不生病”的经验总结,其中不乏名医的养生秘方。
8句不生病的养生金句,句句都是名医总结,一定要记住!
中国有句谚语叫忙中出错。讲得极端一点,十次车祸九次是快。对于身体的健康更是如此,快是魔鬼。
有研究发现,女性癌症患者80%性子急,60%追求完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90%性子急,糖尿病患者60%以上性子急,甲状腺疾病患者90%以上性子急。可见,一个“快”字对我们健康构成了明显威胁。
别说你工作太忙了,事情永远做不完,而且,如果你真的想做多一点,那你就要活得长一点,时间悠着点,你越悠着点,你越能发挥作用。
一个健康的人能够用理智控制情绪和一切行为。
大城市的公共汽车,在上下班高峰的时候,常常十分拥挤,在这种情况下,你碰我一下,我踩你一下,真是难免。说个对不起,没关系,相视一笑,相安无事,这就是健康人的行为。
可是我们有时候会看到,一方会先骂,什么人呀,你有病呀!?另一个就说,你才有病呢!于是就对骂起来,甚至动起手来。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他们就患有“没有自我控制能力”的“病”。
我们总在问,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健康最重要。但如何保健康呢?网上有句话说得好:“不作死就不会死”,真的,很多病都是自己作的,很多疾病都和生气有关,不生气就不生病。
生气所导致的疾病,到底发病率有多高呢?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发现,90%的疾病都和精神压力有关。所以我要和大家说,病由心起,魔由心生。
不生气就不会生病,少生病,不作死就不会死。
要想健康不生病,就要规律生活,别太随意。今天想喝酒,猛喝一番,明天不想吃早餐,又不吃,这样太随意的生活可不行。就像开车,路好,车也好,但一脚猛踹油门,车速达200迈;一脚又猛踩刹车,立马停下。车不舒服,人也不舒服。
好的习惯要养成是很不容易的,要坚持几十年,甚至是一辈子。不能今天我想起来了,去锻炼去,明天没时间了,就放下了。
有句话叫“生命在于运动”,这个大家都听说过,但是有多少人做到?值得怀疑。
原中央保健局局长 王敏清曾在一场讲座中指出,能躺着绝不坐着,能坐着绝不站着,能坐车的绝不步行;宁愿排长队等电梯,也不畅畅顺顺爬楼梯。这应当是很多人不曾察觉,但却每天都在遵循的“生活潜规则”。
长此以往,后果就是身体各项机能全面退步。王敏清说得很直接:“动物、动物,就得多活动;不动?那就死得快。”
老人同样也在生活中严格践行着这一点。多活动,不贪图享受,保护自己的功能,才能健康长寿。这比你先大口大口不节制地吃,结果三高了、肥胖了,又挖空心思减肥这样瞎折腾要好得多。想健康,就得对自己狠点儿。
在临床肺癌病人中发现,接近一半的病人与长期的心情压抑、性格抑郁有关。
美国芝加哥大学随访 20 年,将那些死于癌症的人性格特点和那些其它死因的人相比较,发现前者性格消沉的人数是后者的 2 倍。这项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指出:压抑可能是人类癌症的一个危险因素。
据统计资料显示,与普通人相比,性格忧郁、感情不外露的人患癌症的概率要比性格开朗的人高出 15 倍。而现代医学发现,癌症好发于一些受到挫折后,长期处于精神压抑、焦虑、沮丧、苦闷、恐惧、悲哀等情绪紧张的人。
精神因素并不能直接致癌,但它却往往以一种慢性的持续性的刺激来影响和降低机体的免疫力。造成自主神经功能和内分泌功能的失调,使癌细胞突破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进而形成癌症。
越来越多的人 开始服用各种中药或补品来养生抗衰老,认为吃了补药,就可以高枕无忧、万事大吉。有些有经济能力的人士,认为什么贵,什么珍稀,就一定是好的,于是千方百计搞来服用。
但事实上并非个人都需要进补,进补像给花浇水施肥,花不同法不同。且任何事物都有个“度”,人体所需营养物质当然也有个适度与否的问题。缺时自然需要补,但是补过了头,超过了“度”,就过犹不及了。同时补并不是简单地往身体里加,中医有时是以通为补的。
浏阳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张川波介绍,比如说,鹿茸、人参、高丽参等都是名贵中药材,这些都是补益的佳品,但并不是人人都适合服用。例如人参,人参适合用来补虚,如果体质健壮的人长期吃人参,就会出现烦躁激动、血压升高、鼻子出血、过度兴奋等情况,会危害到身体健康。
熬夜,已成为现代生活中的一种经常现象,认为熬夜后昼补就行了,这些认知是不正确的。
研究表明,人表皮细胞的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间是22时至次日凌晨2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美容觉”最佳时段,如果在这个时间段能保证良好的睡眠,就可以加快皮肤新陈代谢,延缓皮肤衰老。
不过,真正的“睡美人”不是靠一次两次“美容觉”就能补出来的,只有作息有序才能拥有高质量的睡眠。切记,23点前要睡觉。
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君石:“我的饭量一直都比较小,从来不贪吃,所以几十年来体重波动一直没有超过5公斤。此外,我重在搭配食物,比如红烧肉,很多人怕油,不敢吃,但我照吃不误,只是注意当天别的高脂食物尽量少吃或不吃,另外多摄入一些蔬菜水果平衡一下。”
什么都吃,饮食多样化,这样就能很好地保障食品安全与健康。什么都吃一些,什么都不多吃,即使摄入的食物中含有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只要总量不超标,对人体仍然是安全的。
人生不过三万天,健康才是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