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代表困局?只是因为你太懒罢了!
来源:赛柏蓝 作者:龙泽钰
最近和一些医药代表接触后,发现很多代表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思维走进一个漩涡,被深深的困在其中。政策改向让其苦不堪言,但必须承认这个困局是自找的。
任何行业都存在二八法则,不是那20%的人太优秀,而是那80%的人都太懒——有的思维懒,有的执行懒,有的两者都懒。
这么说不是没有原因的,1988年国内开始由合资企业引进医药代表这一岗位,医药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否认在药品传播与推广上药代们的贡献。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多人都在自己给自己挖坑,越挖越深,以至于造成现在的困局。
国家政策是发展的必然规律,这一点不用去抱怨。但自己的现状是自己给自己挖的坑,这一点咱得认。
▍挖坑一:习惯
80%的代表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ATM机(手动微笑)——这部分人的工作往往游离于产品之外,客户没有办法从他们身上看到和感受到作为医药代表的专业性,需要自己经历“用药实践”和“自学成才”,但即使这样的麻烦,客户仍旧喜爱这部分代表。
前文说到,任何行业都存在二八定律,客户的行业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古话又云:“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这种情况,成就了昌盛繁荣的行业景象,也成就了人人羡慕的医药行业中的各种造富神话。有资源,有钱,外行看还以为门槛很高的行业,几多令人心生羡慕。
但就是这样的“人以类聚”,就是在习惯上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非常大的坑。
在职场里,老鸟的创富神话,也是菜鸟的憧憬。
老鸟轻而易举的拿下某某医院的开发,菜鸟跟着老鸟有样学样。钱似乎来的很容易,但这就是一个行业的恶性循环。
后续入场的人,一个一个跟随着钱,跟随着资源,不用担心专业水平,不用理会职业技能,就按着前辈说的经验,往坑里跳。
跳到如今,国家直接从客户的坏习惯下手,以往的“人以类聚”格局,如何适应?客户难受了,药代更难受。
这样子的困局,就是一个又一个诸如此类的习惯,长年累月的构建起来了一个金字塔,也将大家困在了金字塔里。
在这样的一个结构组织下,要期待行业由内而外的打破结构,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毕竟谁也不愿意主动忍受改变的疼痛。现在政策来了,要从外打破这个结构,崩塌的体系,会砸伤甚至砸死很多人。这样的疼痛很被动,但一切都是自找的。
▍挖坑二:思维
思维因为工作习惯,逐步进入定式,这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
老鸟们的工作习惯,让他们对于客户需求仅仅就围绕着以前成功开发上量的经验思考。这种情况导致的结局就是,做了很长时间就只会围绕着那么一两个点去思考问题。
另外,加上医药圈相对来说有些封闭,许多的人木讷的脑袋根本就没办法发散思维,年轻时那股没有什么不可能的精神,说起来更是天方夜谭。
老板们一直在说:“我请你来是解决问题的,不是听你跟我说哪些哪些事是不可能的。”但对于思维固化的员工来说,此类话语顶多是耳旁风,吹吹就过了。因为众多的医药代表已经有了相对稳定的生活状态,有家有室,拼搏精神与保守态度更多的会选择保守。拼搏精神也随着思维固化而逐步消失。
▍挖坑三:学习能力下降
说到学习能力的下降,这是最显而易见的一个具体表现形式。
敢问现在做药代的各位:
最基础的办公软件掌握了多少?
数据搜集工具分析能力有多少?
Xmind、CRM、Power BI等效率工具理解了多少?
现代社会是一个越来越趋向于专业与效率的社会。专业的药品知识做不到本职岗位应有的水准就不说了,大环境是这样。但是连基本的办公专业化、效率专业化都没办法做到是不是就需要认真反思呢?
医药分家,各自服务趋向专业化这个是大趋势。
以前医药代表的角色是医生平等的伙伴,两个职业相辅相成。但是纵观现在的行业风气,二者之间简直就跟奴仆关系一样,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医生在职业上有国家强制要求的专业性进步,要进行论文发表,要进行统计分析等。
而广大的药代们呢?都在干嘛?约医生喝喝酒,打打牌?拜托,人家每天都有0.01%的进步,而你每天都是酒量有100%的倍增?那你很棒棒哦!
“习惯-思维-学习能力下降-习惯”一环扣一环的恶性循环。倘若还在沾沾自喜于自己曾经创下过的销售业绩,请回头看看马云爸爸说的话:“我这一辈子最大的错误,就是创建了阿里巴巴。”
格局不同,认知错误的格局都会天差地别。
你的困局,是你的格局所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