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妙手仁心温暖患者【“百千万卫生人才培养工程”系列报道之九】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构筑山西卫生人才高地。
本报记者 孙梦钊 程锐
郭三喜
擅长: 各种血管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尤其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大动脉的微创介入治疗。
男,1971年出生,副主任医师,1994年本科毕业于苏州医学院,现任临汾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中国静脉血栓治疗学组委员、山西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常务委员、山西医学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2005年、2008年曾先后至北京肿瘤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山医二院进修学习,主修血管外科专业;曾先后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对于医生而言,“妙手”是职业素养,“仁心”则是人格魅力。从医多年来,郭三喜始终坚持用行动诠释一名医者的“妙手仁心”,并以此温暖着患者的心灵和身躯。
支援边疆
2013年7月,郭三喜远赴新疆农垦建设兵团星湖农场医院参加卫生援疆工作。他说:“国家把我从农村孩子培养成医务人员,当国家需要我的时候,就是组织对我的信任和培养,心怀感恩、挺身而出、完成使命,是对国家最好的报答。”而亲人的理解支持,也更坚定了他援疆的选择,他要用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去帮助更多的老百姓,为他们解决痛苦。
针对当地农场人民医院的实际情况,郭三喜确立以“医疗技术援助”为核心的思想理念,坚持援疆一定要留下痕迹,这痕迹对医疗援疆而言就是技术的传承。于是,在对血管外科的业务帮扶中,他把自己17年血管外科临床工作的有效经验,理论结合实际,通过临床教学查房,将该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规范与临床思维传授给当地医生,并通过20多次临床专业的专题讲课、科室疑难病例讨论,给整个科室医务人员传授新知识、新技术。
同时,他还规范了血管外科危重病人诊治及抢救流程,推广血管外科介入微创技术的临床应用,提升了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诊治水平,从而也帮助提升了科室整体医疗业务水平。通过多次手术展示及言传身教,当地医院医师较快地掌握了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方式。
勇攀高峰
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药、新技术层出不穷,新的理论和新的疾病、发病机制也在不断发展。因此,医生的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取新知,才能为病人制定最佳的医疗决策、提高自身的临床诊治水平。
郭三喜认为,血管外科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是一门不可缺少的学科。以前,医院没有专门的血管外科,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去搞一个陌生的专业,而当时,为了医院的发展、老百姓看病的方便,他却毅然选择从零开始。为此,他专门去北京及省级大医院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学习。
学习回来后,他很快开展了血管外科相关工作,规范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治,建立了医院防治VTE规范体系,并开展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目前,临汾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年门诊、急诊量达到1500多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400余人,每年进行各种血管外科手术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达到200余台,近几年来更是重点发展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无论从手术难度还是数量上均居晋南地区领先地位。
医患和谐
妙手仁心
虽然填补了多个医院技术的空白,但是郭三喜却总是说:“更令我有成就感的是病人的康复。”
去年的一个冬夜,熟睡中的郭三喜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一名83岁的男患者在做完介入下肾动脉化疗栓塞后突发血压下降,右侧腹股沟区大片血肿,确诊为右侧假性动脉瘤、穿刺部形成血肿。他立即起身,急匆匆赶往医院,抛开已工作一天的疲劳,一边做好患者家属的沟通工作,一边迅速研究手术方案。“像这样穿刺后血肿形成的情况,最好的办法是手术清除血肿、修补破口,但患者年龄较大、心肺功能差,生命会有严重威胁。可如果不做,就是死路一条。”
经与家属沟通,郭三喜决定冒险做手术,没想到效果良好,老人成功脱险。“做完手术已经是凌晨4时,但是面对家属的千恩万谢,我哪儿还有什么疲惫可言。”从医多年来,他就是这样始终用行动诠释着一名医者的 “妙手仁心”,并以此温暖着患者的心灵和身躯。
惠民实例
义务诊疗
许多患者医疗保健知识欠缺,尤其是困难群体,很少关注自身健康,一些人甚至一辈子都没进行过体检,导致小病拖成大病。定期体检能够让疾病早发现、早治疗,还能让患者少花钱。
为减轻百姓看病负担、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医改成果,近年来,郭三喜每年都会专门抽出时间到不同地方下乡义诊,同时为群众讲解如何预防血管病,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保健意识。
今年,郭三喜接诊了一位抗战老兵、省劳动模范。老人身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多年,曾多次就诊于各大医院,来院就诊时家中已经负债累累。可是,老人血管已完全闭塞,急需手术治疗。得知情况后,他多次找到院方领导协商,最终免费给老人联系了德国专家,并为其减免了大部分医疗费用,顺利进行了手术,解决了老人的痛苦。(转载自山西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