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清分享】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医药事业迎发展良机,传统瑰宝绽放新光芒

正清制药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和中医药法的实施,中医药文化和中医药相关产业迎来了发展良机。


如今,中医药发展进入新阶段。在政策利好迭出、产业发展加速的同时,中医药新业态也在茁壮成长,传统的中医药文化插上飞翔的翅膀,在海外落地生根。


新制度助力发展


今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实施,成为中医药事业规范、健康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中医药法明确中医药事业是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中医诊所、中医医师准入、中药管理等多个方面对现有制度进行了改革创新。


近年来,中国相继发布《中医药发展规划纲要(2016-2030)》《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中医药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产业。


随着中医药产业和文化的发展,国民对中医药的认知不断深入,对中医药相关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日前介绍,目前中国中药产业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2016年,中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8600亿元,占全国医药工业的近1/3。


根据规划,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的目标,这对于中医药服务的发展规模和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业内人士分析,中国目前正从人才、诊所等层面开放中医市场,鼓励社会办医,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服务网络。在人才方面,中医医师资格的取得由过去的考试变为考核,取消学历限制,拓宽了来源渠道;在诊所方面,中医诊所由许可管理改为备案管理,开诊所花费的时间大幅缩短,为中医诊所的壮大创造条件。


与此同时,随着中医药服务的开放,监督与管理举措也在加强。无论是诊所监管还是中药质量安全,都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新业态层出不穷


有了“中医云”,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中医健康数据;有了中医APP,只要手机下单,煎好的中药就送到了家……传统中医药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让中华瑰宝焕发出新的活力。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深化中医医疗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中医养生保健互联网服务等方面绘制了“互联网+中医药”发展路线图。


未来,“互联网+中医药”的硕果将体现在诸多方面——智能化的中医药医疗服务,将人工智能、生物特征识别等技术运用其中,将中医医嘱延伸到网络之上;“智慧药房”的建设将便利中药煎煮、药品配送、用药咨询等服务;中医健康云成为集健康体检、体质辨识、健康评估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终端,实现中医健康数据的采集、管理、应用和评估;大数据研究平台将整合患者就诊、中药材生产和贸易、药物研发等方面的数据,突破中医药健康大数据应用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性技术问题……


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会长吴刚说,当前中医药文化建设处于难得的发展机遇期。新媒体快速发展以及新旧媒体融合发展,不仅丰富了中医药文化传播的平台和途径,也为加强中医药文化体验感提供了技术支撑。


事实上,不只是互联网,中医药还与养老、旅游、食品、体育等融合形成新业态,中医养生游、体医融合等新领域正在进入发展黄金期。


新标准落地生根


随着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对外交流合作,中医药在全球的传播与应用越来越广泛。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中药类产品出口总额达34.26亿美元,中医药已传播至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逐渐融入国际医疗体系。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日前发布《国际中医药糖尿病诊疗指南》,为海外中医师提供糖尿病诊疗建议,为中医国内标准向国际标准升级转化作出榜样。目前,中国医学者已制定了7项国际标准。


——近日,北京同仁堂首家位于瑞士的中医门店在日内瓦开业。该门店提供针灸、推拿、拔罐、耳针等中医诊疗以及保健养生等服务,颇受当地市民和中外游客的关注。目前,同仁堂在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130余家门店。


——2016年,圣彼得堡中医院在俄罗斯开业。1年多来,中医院采用针灸方式治疗病人3000余人次、病种80余种,治愈了一些西医所不及的病症,在当地获得了良好口碑。


中医药“走出去”,步伐加快、成果不断。不过,要让“墙内开花”的中医药香飘海外,离不开中医药的“自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副司长杨荣臣说,“我们不仅要将中医药标准化,还要成为中医药标准的制定者,才能牢牢掌握中医药发展的主动权”。


专家指出,中医药走出去需强化质量控制、完善相关标准建设,进一步研究相关科学机制和作用机理。用中医语言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医药国际化标准在国外“落地生根”,通过传统医药打造“健康命运共同体”,是中医药发展的新要求。


内容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年12月12日 第09版)

记者:刘 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