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难于其易 为大于其细 从细节入手打造复星医疗服务的C2M

复星医药


编者按:

        2017年11月,梁友铭先生正式加入复星医药大家庭,担任上海复星医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星医投)执行总裁。作为一位有着近30年从业经验的国际资深医疗管理专家,如何看中国如火如荼的医疗体制改革和蓬勃发展的民营医疗服务行业?作为一位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新加坡人,将如何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市场开始新的事业起点?作为一位新复星人,对复星医药有着怎样的期望和愿景?带着这些问题,小编采访了梁友铭总裁,此文将和各位读者分享他的复星梦。 


从工程师到医疗管理者,从管理培训生到亚洲最大的上市医疗管理机构大中华区总裁,梁友铭先生的人生轨迹充满了变化。但医者仁心这一信仰却贯穿了他职业生涯的始终,不仅仅在医疗设施和医疗技术上满足患者需求,更以家人的身份去关爱患者及其家庭,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医者医其身,亦医其心,这是梁友铭先生从事医疗管理近30年始终秉持的理念。也正如2014年当他离开国立健保集团时,一名医院员工写了一副对联送给他:“虽无妙手医百病,但有热血照众心”。


作为复星医投的新高管,梁友铭执行总裁分享了从事医疗行业的人生感悟以及加入复星医药后对公司企业文化的体会。



Q:

您是什么时候来大陆工作的,对于一个长期从事医疗行业的新加坡资深职业经理人,对于中国大陆这个新兴市场,您的印象如何?


梁友铭:简单地说,我没来中国国内工作之前,以新加坡公立医院院长的身份跟国内的一些医院,特别是公立医院的院长都有很多一些接触。当然民营医院也有,但是主要还是公立医院。这方面的交流主要还是他们都到新加坡去学习新加坡的医疗管理经验。我也曾多次到国内交流,包括讲课、分享。真正意义到中国国内工作是2016年1月,我加入了新加坡的百汇医疗集团,担任大中华区域的总裁,负责百汇医疗集团大中华区的业务。我主要负责管理诊所的运营和新医院的发展,以及一些国内的医疗并购、合资等。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对整个中国和上海的印象大概是这样:第一,中国的发展一日千里。在过去的20几年里我可以看得出国内在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科技应用、人才引进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第二,上海的发展尤其快,我觉得可以把上海当作一个亚洲的纽约,或者是伦敦。从城市化、国际化各方面看,上海都跻身于最先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行列。


Q:

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对自己的人生都有一个很重要的抉择。您是怎么会选择医疗作为您毕生从事的行业?


梁友铭:我在1984年大学毕业,那时候我是念工程系。从新加坡国立大学毕业之后,我在五年内做过房地产开发商的项目工程师、在新加坡的政府机构工作过,也做过金融期货交易员。五年之内的三份工作完完全全是不同的领域。就好像现在很多年轻人一样,对未来感到迷茫。但我非常清楚我对工程实在没有兴趣。所以在1989年我决定去新加坡国立大学读硕士学位。


那么我是怎么进入医疗服务行业的呢?在1989年刚开始读硕士学位时,我就去申请工作。刚好新加坡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一家公立医院新加坡中央医院正在依照国际医院管理的理念进行整个管理体制的改革和重组。当时我是作为管理培训生加入新加坡中央医院的。


所以说我加入医疗行业也是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如果你问我有什么计划,坦白说因为我需要一份工作,而不是因为我对医疗有特别的兴趣,因为我完全没有医疗背景。所以我的在医疗管理领域的职业生涯是从1989年开始的。


Q:

正如您所说,您当时完全没有医疗背景就进入这个行业,但相信您既然从事了这么长时间的医疗管理工作,是不是在某个时间点上,让你觉得对这个事业有感情了?


梁友铭: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在1989年作为管理培训生加入新加坡国立中央医院。作为一个完全没有医疗背景的实习生,我在里面碰到的问题太多太多,学的东西也太多太多。当时医院里的主要角色还是医生和护理,运营管理的存在感并不强,所以一年之后其实我有过想放弃。我还记得那是1990年,正好我刚刚结婚。我当时的院长,是一个美国医疗集团HCA(新加坡卫生部委任托管)的法国人。他来劝说我留下来。他的话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点:


第一,医疗这个行业是recession-proof,它能够顶得住所有的经济萧条,不管经济情况怎么样,人们还是需要医疗服务。这是一个很稳定的工作,特别你刚刚结婚,所以我鼓励你留下来。


第二个,在这个行业,虽然你不是医生,你做管理人员,你所得到的回报不仅仅是金钱的,更有精神层面的。


我想知道你是否真的憎恨这份工作,或者只是觉得对前途有点茫然,这两者是不一样的。后来我也感觉到其实我并不憎恨这份工作,我觉得我真的学到很多东西,只是我对未来觉得很茫然。后来我的回答是,我还是很喜欢这份工作,只是这份工作的前途我并不是很清楚。等我结婚后,他将我提升为Assistant Administrator(行政助理),直接向COO报告。从管理培训生到行政助理的提升是很不可思议的。我感动于他对我的信任,也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于是就留在这个行业。所以如果你说我一帆风顺,或者我根本没想到要离开,其实我也曾经迷茫过。我觉得医疗管理对我很有挑战性,看到病人痊愈的时候也会觉得有满足感。虽然有时候对所碰到一切大小事务觉得很繁琐,但是我并不憎恨这份工作。所以对于年轻人来讲是否选择一份工作取决于你自己,你要恨死这份工作你肯定做不好,那没办法,你最好离开。我们无法永远做我们所爱好的工作,但必须爱我们所做的工作。如果你不憎恨它,你应该留下来爱所做的事。


Q:

以往从事医疗服务行业必须都是学医的。现在有个新的趋势,很多没有医疗行业背景的人,加入这个行业,做一些像品牌、质量管理、运营和投资工作。很多民营医疗机构运营者也不具有医疗行业背景,您对这个趋势怎么看?


梁友铭:这个问题很有意义。其实很多年前我也被问过,我的同事跟我同样在医疗服务行业里做CEO或者COO,都是跟我一样背景不是学医疗的,都被问过这个问题。每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曾经都有不同的答案。我的看法是这样,第一,首先要看你们个人自己。如果你进来只做一个专业职能,例如做财务,做HR,做品牌这都不是问题。但是如果是指医疗管理,其实不适合所有人。如果你没有医疗背景,没有医疗的经验也不懂得医疗的话,失败的机会很高很高。但是如果真的立志做这个行业,客观的看,这种趋势在民营医院已经在发生,而且这个趋势会继续下去。因为民营医院的运行已经不仅限于医院本身,它参与到很多方面,特别是它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的运营。我指的不只是营销和赚钱,而是指这个医院会面对各个不同的向内向外的挑战。解决这种错综复杂的挑战,不仅需要医疗知识,还需要在其他方面有很专业的造诣。这是不简单的事,尤其对于完全没有医疗背景的运营者,这个非常非常的困难。但是这种人有,我也碰到很多,而且不只是在中国国内。


所以如果能够进入这个行业成为比如医院的院长或者是总裁,同时具有多元化的背景,这是个好事。我觉得医疗团队在领导层方面,如果有各种不同的背景,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医院院长背景多元化是走向院长职业化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现在公立医院体制下可能很难,因为你会感觉到院长必须要学医,院长必须要懂得科研,院长一定要参与医疗教育等。所以你如果没有医学背景的话是不可能的。民营医院就不一样,民营医院它的体制,使命以及它的所运作的方式与公立医院不一样。所以可以看到,在国内,非医疗背景的院长主要还是在民营医院比较多。但是国外的例子你可以看出,医疗组织的领导者不一定就是医生。


Q:

您在加入复星医药前了解公司吗?能谈谈加入公司后您的感受吗?


梁友铭:加入之前我对复星、复星医药的了解主要还是靠媒体,互联网,了解不是很深。我在加入公司之前做了很多功课,这个功课不是在互联网或者社交媒体,而是与复星领导人的接触。然后我又有机会到复星医药的一些医院,比如禅医看一下,就又多了一层的认识。最后我觉得能够打动我或者让我下这个决心加入复星医药的原因,还是因为我所看到的一切和我所感受到的一切。


加入复星医药一个多月以来,我觉得这里是一个大家庭,大家庭之内它肯定会有一些不同的意见,这个现象是难免的,所有的企业都有,但是我看得出大家愿意在有分歧的时候坐下来谈。另外一个,我觉得公司对员工的福利跟员工的关怀很好,领导在沟通方面做得非常的到位。你可以看到,在我们的One Fosun或者其他的平台,领导经常沟通愿景、策略。这一点很重要。


另外就是大家的这种学习的态度,互相鼓励学习,特别是我们很喜欢把大家彼此叫做同学,因为同学代表我们一起共同学习,我觉得这个也很好。后来我进入复星医药之后,自己对公司的愿景和策略做了一些分析,我觉得这些策略是很有远见的,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策略不是挂在墙壁上看的,都是大家每一天都在想在做的,而且想着做得更好。


Q:

我们中国人讲天命之年,能否谈谈您这个年龄还继续这么辛勤的工作的原因?


梁友铭:我首先建议你看看今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报告,它重新划分了年龄标准。未成年是0岁到17岁,青年是18岁到65岁,中年人是66岁到79岁,老年人是80-99岁,大于100岁是长寿老人。我今年58岁,所以我还属于青年人。


我觉得推动我在复星医药工作热忱的是心态,我把来复星医药承担这个职务当作一个使命。我必须和公司有共识,认同其文化,价值观及使命。这或许将是我职业生涯的最后一个阶段。希望它能够成为我职业生涯里面最亮丽最有意义的一个篇章。


Q:

您平时有什么爱好呢?


平时我喜欢运动,特别是跑步,所以我经常上健身室跑步,我也喜欢看电影。我非常喜欢旅行,每年都会和太太计划去一个没去过的地方。我最近喜欢看电视中关于古诗词的节目,比如《中华诗词会》这个节目我非常喜欢。以前我中学时读中华文学史,所以我对诗词非常有兴趣。以致我后来在诗词里面发现了另外一个嗜好,我喜欢把一些著名的诗词改成打油诗,来发泄一下内心世界。


可能因为年纪关系,我现在也偏爱看《老子》和《庄子》,老庄都是属于一种所谓的比较豁达的生活理念,思想相似于我现在的人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