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喝它堪比参汤,每天一碗,美容养颜、滋阴补肾,百岁不显老

中药百科

冬天喝一碗银耳红枣汤,堪比参汤!不仅能够补血,还能抗衰老、增强免疫力,每天喝一碗,百岁都不显老!快跟家人一起喝起来吧!


银耳是“菌中之冠”,又名白木耳,它既是名贵的滋补佳品,也是扶正强壮之药品。中医认为:银耳有滋阴补肾、润肺生津、提神补气等功效。


银耳为药食两用之品,药性平和、服用安全,既能补脾开胃,又能益气清肠,有滋润而不腻滞、健脑而不兴奋的特点,有扶正固本和滋补强壮作用,特别适合于中老年人长期食用。



经常吃一些银耳,好处多,快来看看!


1
护肝解毒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银耳所含氨基酸中的酸性异多糖,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有扶正固本作用,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有一定的缓解功效;并能促进肝细胞蛋白质与核酸合成,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从而起到保肝护肝的作用。


2
防癌抗癌


银耳糖浆可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机体对原子能辐射损伤的保护能力,也是防癌抗癌的良药。


3
护肤美容


银耳中含有类阿拉伯树脂胶,可润泽肌肤,对皮肤角质有良好的滋养润泽作用,从而实现延缓衰老的目的。常食银耳可使皮肤白皙细嫩、柔软而富弹性。因此,银耳也是一种高级天然美容品


4
清肺养血


白木耳与烹调菜肴的黑木耳均属木耳科植物,是寄生在阴湿、腐朽树干上的食用菌。白木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和维生素,有清肺养血、滋阴化痰之功效。



银耳红枣汤


银耳红枣汤是用银耳、红枣、冰糖等材料煮制。红枣能补血,银耳能抗衰老、祛斑、美容润肤,还能增强免疫力。


中医有“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之说,就是指干燥气候容易耗伤人体的津液和肺液,多表现为口鼻干燥、咽干口渴、干咳少痰等症状。


人们可以选用银耳等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和中药来进行防治。而此,经常喝一碗银耳红枣汤,正应了时令,能够滋阴润燥。


做法:

取银耳二两、红枣5~6粒、冰糖适量。银耳在冷水中浸泡约六小时以上,放入水中,小火炖四小时。加红枣、冰糖,中火煮滚三五分钟,冰糖化了熄火即可。


银耳的三种家常做法


银耳的做法很多,凉拌、煮粥、做汤均可,与大枣、龙眼、莲子、枸杞等搭配食用效果更好。下面推荐银耳的三种家常做法,营养又滋补。



银耳粥


适用高血压、高血脂人群


做法:


取干银耳10克、大米50克。将银耳水发洗净、撕碎,跟米煮成粥即可食用。


功效:


适合身体虚弱的中老年人及高血压、高血脂及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银耳雪梨粥


清热生津,润肺止咳


食材:

粳米100克、银耳20克、雪梨30克、冰糖适量。


做法:


1、银耳用水泡发,洗净撕成小块;

2、雪梨洗净去皮去核,切成小块;

3、粳米洗净,将粳米、银耳和雪梨一同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熬煮至米烂粥稠;

4、出锅时放入冰糖即可。


功效:


银耳雪梨粥能够清热生津、润肺止咳,特别适合喉咙不舒服的人。



银耳鸡蛋羹


补脑强心、防治血管硬化

食材:


银耳5克、鸡蛋1个、冰糖60克、猪油适量。


做法:


1、银耳放入盆内,加温水适量,浸泡约30分钟,发透后择去蒂头,将银耳分成片状;

2、将银耳倒入锅内,加水适量,置大火烧沸后,移小火上继续熬2个小时左右,待银耳熟烂为止;

3、将冰糖放入另一锅中,加水适量,置小火上溶化成汁,用纱布过滤;

4、将鸡蛋打破取蛋清,兑入清水少许,搅匀后,倒入锅中搅拌,待烧沸后撇去浮沫,将糖汁倒入银耳锅内,起锅时加猪油即成。


功效:

银耳鸡蛋羹能够滋阴润肺、补脑强心、益气生津。主治虚劳、血管硬化、失眠等疾病。



银耳的食用禁忌


1


银耳性润而腻,风寒咳嗽及湿痰者慎食。冰糖银耳含糖量高,睡前不宜食用,以免造成血黏度增高。


2


银耳以干燥、色白微黄、朵大、有光泽、胶质厚者为上品。颜色过白则常是经加工漂白的,色黄暗浊者则是储存过久,不宜选购。


3


银耳在食用前一定要用冷水浸泡至全部发起来,再用温水浸泡20~30分钟,然后用清洁水反复冲洗几次后才可食用。泡发后应去掉未发开的部分,特别是那些呈淡黄色的部分。


4


变质银耳不可食用,以防中毒。变质的干银耳呈焦黄色或绿褐色,颜色不鲜亮、朵形瘦弱不一、易碎,蒂部有黑点、橘红色斑块,经水泡后,发粘有异味。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tg@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九歌(微信号:wzylol002)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睡眠香甜的秘密

分享实用、科学、健康的睡眠知识和技巧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学会调理孩子身体

用中医的方法,让孩子远离抗生素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小儿推拿

孩子感冒咳嗽,试试小儿推拿,不打针不吃药,简单实用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学习中医,传承经典,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