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FDA检查 中国药企必须明白这些

鼎臣医药


        国内药企向美国出口产品时,必须面对FDA检查员的不定期检查。

        而FDA的检查众所周知是非常严格的,比如2017年在印度,大家发现:GMP现在越来越难做了,FDA检查员对垃圾箱越来越感兴趣了,在厂房后面发现的大量垃圾中,有撕毁的原始实验室和生产记录(如分析报告、 XX水检测报告和取样记录),而这些丢弃的、撕毁的文件上的信息与正式记录不一致,这些都成为检查的实物依据。

         同时,FDA也非常重视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工艺控制、防止交叉污染措施、工艺验证、设备验证、变更控制、水、检验方法等进行验证。FDA的飞行检查,也就是突击的检查,完全是为了发现问题而检查,从不会走过场。

         仅在2009年到2017年,美国FDA对40多家中国药企发出过进口警示,其中不乏大型药企。

         过去,FDA对药企实行抽样检查。但是,随着中国药品大规模进军美国市场,FDA对中国原料药和制剂的监控,由抽查变为常规检查。目前,主要问题是在数据,包括数据不完整、数据不准确、分析报告造假、记录更换内容、重抄记录、日期与签名不一致等。


数据完整性普遍存在问题

        数据完整性是FDA检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一个持续存在的问题,贯穿从申报到生产的全过程。包括但不限于:是否维护好支持cGMP的原始数据记录,是否维护好支持市场销售的资质,数据安全性(例如共用密码)等。还包括,数据是否造假或是否存在国际攻击销毁等严重的问题。


        虽然,数据完整性是实验室最主要、最常见的问题,但是,在研发部门、生产部门、市场部门,甚至药事管理部门都广泛存在数据完整性问题。在FDA的官网上,你可以找到数以百计的针对数据完整性的案例。足以说明,数据完整性是FDA检查重点关注的,相关企业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FDA因此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数据完整性和真实性的法律法规、政策等,包括FDA的《申请真实性政策》(简称AIP)、《符合规定政策指导文件》、《批准前检查》、《仿制药强制法案》、《规范遵循项目指导手册》等。


令人心惊胆战的警告信

        FDA发现企业GMP方面的问题后首先会以483表的形式列出所有问题,并要求企业在收信后的15个工作日内进行改正和弥补,并作出书面答复。

        如果收件人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改正并且不能说明原因,FDA将不会再发布进一步的通知,而将直接采取执法行动,拒绝该企业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并且可能不批准所有使用此企业产品生产的新药申请。

        任何国籍的企业都有可能收到FDA的警告信,意味着该公司已经被FDA高度关注,并且会进入FDA的“公司适应性历史”存档。

       收到警告信不可怕,换位思考和后续的沟通尤为重要。遗憾的是,多数中国药企几乎不知道如何对待这个问题,普遍缺乏与FDA沟通的能力和经验,从而让事情变得更糟。


积极沟通解决问题

        业内专家建议:FDA在警告的同时,会给企业提出意见和建议,作为企业,需要在个体发生一些错误后,在企业层面积极按照要求进行整改,这样的态度会让FDA官员对企业保持一个积极的评价。


        首先,面对核查,不要把FDA的检查人员当作敌人。一位亲历10次核查的企业质量负责人说:我亲身经历过的FDA检查不下10次。每一次,检查员都会很耐心地一条一条地教我们,怎样从QA角度看生产的六大系统,如何识别六大系统的风险,怎样降低和控制风险。


        其次,企业要对整改内容进行详尽的说明和汇报。相比欧美日药企,中国企业往往忽略了密切的沟通,从而失去避免收到警告信的最后机会。例如,FDA对某企业提出了人员培训不足的问题后,该企业虽然按照FDA要求对人员进行了重新培训,但仅简单说明此事,并未说明详细的培训计划及完成时间等细节,导致FDA怀疑其弥补行为的可信度,仍然对此问题给予了警告。

        第三,值得注意的是,负责检查和审查缺陷回复的是两个不同的部门,检查员会从个案上升一个层次,将问题条款化甚至扩大化,一下给企业扣个“大帽子”。因此,在回复时一定要摘掉这个大帽子,结合背景描述,把缺陷具体到个案上,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给负责审查缺陷回复的人员一个全面了解具体情况的机会,从而帮助企业顺利地通过GMP的检查。


        因此,密切和FDA保持沟通不仅有利于填补漏洞,也可以尽快弥补发生问题时造成的后果。

(整理自:IQVIA)


更多医药信息资讯 请关注



中医药项目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