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莱士并购做得不错 炒股“血亏”8.9亿

医药并购圈



2017年腰斩的净利润,2018年一季度的9亿亏损,一直以来上海莱士并购做得不错,这一次却栽在炒股上。

由“股神”到巨亏

上海莱士是一家以血制品为主营业务的生物制药公司,最近几年在证券投资(炒股)的道路上风生水起,2015年、2016年净利润分别为16.13亿元、14.42亿元,其中非经常性损益占了差不多一半,这基本上都是来自于投资收益,分别有8.29亿元、8.75亿元。因此,炒股盈利占据净利润半壁江山的上海莱士也一度被业内称为炒股高手。


在2月27日的2017年度业绩快报中,上海莱士公布,2017年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9.28亿元,较上年减少17.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0亿元,较上年减少47.28%。这说明,较2016年16.13亿元的净利润,上海莱士2017年的净利润几近腰斩。


上海莱士也在预告中分析了三大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子公司郑州莱士为扩大产能,于2017年年中停产,对相关生产设施进行 技术改造,影响了产品的生产,对当期营业收入造成影响。二是由于2017年医药行业实施“两票制”,“两票制”的推进短期内对公司2017 年营业收入有一定的影响。三是由于股票价格波动,2017年因证券投资而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及投资收益均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


更悲催的是,上海莱士在3月31日发布的2018年度第一季度业绩预告中显示:2018年1月1日~2018年3月31日期间亏损7.2亿元到6.53亿元,而上年同期净利润为2.22亿元。亏损的最主要原因:是一季度国内证券市场波动较大,导致公司风险投(chao)资(gu)产生较大损失。


巧的是,就在2017年业绩预告和披露2018第一季度业绩预告之前,上海莱士已是抢先停牌了

并购高手

从2013年开始的资本运作,让上海莱士在A股的血制品板块中异军突起,表现不凡,一时间赚得无数关注。内生性增长+外延并购的操作,令上海莱士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从5亿市值成长为千亿血制品龙头。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2014年初,上海莱士收购郑州邦和药业,把旗下血浆站收入囊中;2014年12月到2016年11月,上海莱士以53亿元的对价成功收购安徽同路生物;2016年上海莱士收购海康生物,单采血浆站一举超越国内同行,成为国内血液制品的行业龙头。


彼时,上海莱士在主营“卖血”业务的同时,还“兼职”炒股,几只股票,两年时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加上投资收益合计17亿,一度被媒体称为“股神”。

如日中天的上海莱士将目光看向了国际血液制品市场。

2016年8月,莱士控股股东宣布以现金10.59亿欧元收购BPL100%股权。


在收购BPL时,上海莱士控股股东就曾明确表示,为维护上海莱士及其股东的利益,将择机把BPL整体或相关业务、资产注入上海莱士。


2017年12月,上海莱士又完成了绿十字3家浆站的收购。目前,上海莱士共计有39个采浆站,2017年采浆量已经突破1000吨。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血液制品行业产销需求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目前一年血浆需求量超过13000吨,且会持续增长,而去年总采浆量不足7000吨,约有一倍供应缺口。


从2018年2月22日至今,上海莱士处于停牌状态。据其公告显示,上海莱士正筹划用160亿跨境并购2家血液制品企业BPL及Biotest:

待BPL和Biotest都整合进上市公司,上海莱士随后的年采浆量或将能跨越 3000 吨,接近中国 2016 年总采浆量的一半。


不过,根据收购文件披露的信息显示,Biotest和BPL的产品都未在中国注册及销售,考虑到血液制品进口在国内受到严格的管制,未来仍然有一定的风险。


尽管在今年初“炒股”给上海莱士带来了相当严重的损失,但其在血制品行业仍然举足轻重,此次的并购之举若能最终落实也进一步奠定上海莱士在血制品行业的地位。


只不过,能否撑起上海莱士的千亿市值,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了。


文章来源:环球老虎财经、医药魔方数据


医药并购圈

实时更新医药行业投资并购资讯,随时掌握行业动态,了解医药行业投融资和并购案例,并购专业知识分享。

医药投资并购第一平台

积累人脉找项目找渠道,加微信:18320805617,申请加入医药并购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