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医生药业潘安:生命有裂缝,阳光才照得进来

医药那些事儿


你来成都,是因为这里美女多吗?

 

不是。

 

这是十年期间,我作为一个“蓉漂”被问到的最多的问题。每次我除了摇头否认,基本不会回答真实原因。要么只是笑笑而已,说“因为美食多啊,我是吃货。”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我不知道我是因为它而来到这里,还是它因为我而改变过什么。也许当初,我只是想来看看,却不料再也没有离开。

 

2008512日,我们还在千里之外的荆州上课,昏昏沉沉的午后,百无聊赖的英语课,我们在十三楼安静得不成样子,只有老师在说着一些听进去又从耳朵里爬出来的语法和词汇。

 

不多久,就隐隐约约感觉到桌子和水杯的摇晃。开始我还以为是室友习惯性抖腿,狠狠瞪了他一眼,后来发现“冤枉”了他,晃动开始更加紧密。

 

在晃动更明显之前,班长走到门外看了一眼,很淡定的说了一句:“地震了。”大家马上跑下楼,才发现学校很多人都跑出来了。

 

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都觉得有些不安,于是聚集在操场议论纷纷:发生战争?核试验?地震?过了半个小时,学校传来消息:汶川地震。

 

在消息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都觉得应该有所行动。热血青春的年龄,少年们都很激动。立马就有学校的救援队收拾物资,连同四川籍的学生一起奔赴前线。而大多数班级开始组织班会,号召大家捐款。三天后学校就为地震灾区捐款84万(也许是74万,具体数目记不清了)

 

当时的少年正好和身为校刊主编的同学一起结集出书。于是,我们就想:何不为灾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说做就做,两个连说话都会脸红的人开始死皮赖脸缠着印刷厂的老师提前印刷成册,天天跑校团委找主管我们的王老师策划义卖的事情,每晚找小伙伴门帮忙设计海报帮忙宣传......



2008年义卖,感谢这些珍贵照片和所有人)

 

521日,我们在东校区举行了义卖,我们两个班的同学都过来帮忙,最感动的是一直和学校有不解之缘的“长大全爷爷”专程从家里赶过来,给我们捐款(全爷爷那时候已经70多岁,原本是银行职工,退休后一直义务做关爱下一代的工作);522日,我们在西校区捐款,一个路过的同学看到我们义卖,马上投了一百进捐款箱,走之前说了一句:“我也是四川人。”

 

我们把这些一块、五块、十块、五十、一百的人民币小心翼翼的展平,又用捐款箱装好,几个人护送着去了农业银行,捐给了灾区特别账号上。

 

这是我大学期间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甚至于超过了出书本身。也是在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生命有裂缝,阳光才照得进来。


(义卖的留言簿)

 

毕业后,没想到我就来到了这里。

 

在地震之前,我对四川没有任何印象。地震后,除了义卖这件事,我们在学校熬夜做出来一本512校刊特刊,也让我们开始对西南的这个地方有了牵连。

 

我在成都待过最久的市井之地就是曹家巷,第一次看到那些红砖瓦房,和来去匆匆的行人,就立刻喜欢上这里,觉得成都充满了生活气息。曹家巷的红砖瓦房,几十年前曾经是成都北城的一个标志。

 

成都一环路之内,从曹家巷到成都春熙,不过两三公里,最热闹的“城中村庄”和最繁华的市中地标,三街相隔,却是两个世界。2009年某天,我去曹家巷菜市场,看望我的一个朋友。下了公交车,走到那条巷子。快到的时候,突然传来很大的歌声。有点像沿街卖碟的人放的音响,但是歌声又有点失真。走近看,却是一个残疾人在卖唱乞讨。那是一个中年人,大约三四十岁,失去了双腿。一边固定在一个小铁凳上,一边用了一个很厚的胶套套住蹭着前行。那人一手拿着话筒,一手推着前面的小车。一辆简易小车,车上放着音响和一个爱心箱,爱心箱上写着:因为5.12大地震失去双腿,生活艰难。谢谢好心人,我和我的孩子将用感恩的心去生活。

 

很简单的几行红字,他的歌声有些凄凉。

 

我马上知道怎么回事了。来到成都,我第一次与地震有关的人和事接触,心里有些震撼。那人很认真地唱着歌,然后挪着凳子,推着小车,一步一步向前移动。中午的菜市场,太阳有些大,人也不是很多,来来往往的人群中他的歌声和小车显得有些孤零,让人注目。可能也是因为这个小车和歌声,虽然人很少,却陆陆续续有过往的人往那箱子里塞钱。对于每一个往箱子里放钱的人,那个中年人都会很诚恳地说“谢谢”。

 

在巷子的某个地方,一个小女孩,大概六七岁。牵着一个两三岁的小孩,可能是她的弟弟。小女孩站在路上,盯着那人看了很久。在小车经过的时候,小女孩牵着弟弟站在路旁,似乎要给那人和他的小车让路。可是在小车移动到时候,她却从口袋里掏出钱塞到了箱子里。

 

十年后,我在成都工作。

 

十年后,我上班的公司被华西都市报作为“十年成长”特刊报道:从吉尼斯最大临时教室到品牌价值316亿元的“蜕变”,当年将厂房改成教室,把过道改成厨房、卫生间,搭建男女宿舍,为地震中安县中学的学生老师提供复课的场所,如今成为一家拥有35家全资子公司,集科、工、贸为一体,以药业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全面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

 我以为,我来这里是为了看看我们曾经努力做过的事情帮助过的人现在过得好不好。后来却发现,其实这个地方也给予了我很多:不同的体验,足够的包容,和自由的文化。

 

也许,这是缘分吧。

潘安,好医生药业集团媒介经理。于腾讯、简书、LOFTER等发表作品十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