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被花呗毁掉的年轻人
戒掉负债,你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
一、网络借贷,正在席卷第一批00后
近日,官方发布了《2017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数据显示:
月入5000元的年轻人比月入2万元的更敢花,因为和传统习惯的“储蓄消
费”不同,90后正养成新的“信用消费”习惯。
中国近1.7亿90后中,超过4500万开通了某呗,平均每4个90后就有1个人
在用花呗进行信用消费。
更扎心的毒鸡汤也在网络上广为流传:“你舍不得买那些漂亮、好看、具有品质感
的东西,是因为潜意识认为自己配不上它们。”
很多新媒体大V和相关平台的推文标题,都充斥着一种物欲横流的浮躁气息:
《不花男人的钱,他怎么会珍惜你?》
《心情三分靠打拼,七分靠shopping》
《会花钱的姑娘,才有资格做精致的猪猪女孩》
《想买就买,活成我想要的样子》
《好看的男人和女人,都自带烧钱属性》
环顾整个社交大环境,都毫不例外地在助推消费热潮,都在刺激消费。
他们肆无忌惮地将消费与身份、阶级、品味、智商等等联系在一起,极力推广“消
费至上主义”。
在经济消费能力之外,许多人为了过上所谓的更好的生活,贷款买苹果,买单反,
买奢侈品,而年轻群体很多时候就成了目前这种“刺激消费”下的受害者。
当整个社会都在释放“消费主义”的讯号时,你的人生真的会因为买买买而更快
乐吗?
你真的会因为买买买而登上人生巅峰,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吗?
别天真了。
二、 “花呗”一时爽,“还呗”火葬场
小表妹前几天跟我吐槽:
以前读高中的时候,银行卡里有多少余额都一清二楚的,该吃该玩的也都
做了。
可是大学开通某呗之后,哪怕生活费增多了,哪怕自己赚了外快,但银行卡
反而“负债”。
网络借贷让她买买买更爽快了,但是买来的很多东西却都堆在角落蒙尘了。
每次收到账单的时候,她才一脸惊呆:“我上个月怎么花了这么多啊?”
不单单是大学生会入坑,连职场人士也难以幸免。
上周和在茶水间和同事闲聊,她叹口气说:“以前我是月光族,现在是月欠族。”
原来,她习惯用网络借贷工具负担自己的消费支出,结果就慢慢形成了一种能花就
花、想花就花的依赖感。
如今每次收到工资到账的那一刻,钱包还没被焐热呢,就转手还到了信用卡里,而
银行卡里剩下的余额,都撑不过一周了。
真的是“一入某呗深似海,从此工资是路人”啊,这是很多职场新人的真实生活
写照。
“花呗”一时爽,“还呗”火葬场,这更是被“消费主义”摧毁的年轻人的真
实写照。
数据显示,中国大学生的人均年消费能力已达到近20000元,年消费总额达到6000亿,
超过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50%。
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有限,但是却有着如此令人震惊的消费能力,新入职场的年轻人
也是一样,手里存款有限,但也是大肆消费的主体。
他们的钱从哪里来,岂不是一目了然吗?
现在很多层出不穷的贷款方式,就像一条毒蛇一样,死死地锁着年轻群体的脖子,
把他们一个个拉下水:
女大学生裸条借贷,甚至为还款而卖淫的新闻层出不穷;
高昂利息导致年轻人无力偿还,致使其跳楼自杀也并不罕见;
贷款中介为谋取暴利,欺骗亲人朋友、暴力催收的现象也越来越多。
背负着现金贷的人群中,高达95%的负债者在两个以上的借贷平台上有借贷记录。
“拆东墙补西墙”是唯一的办法,而“上岸”简直成了遥不可及的传说。
你以为网络借贷让你实现了“花今天的钱,圆明天的梦”?
别闹了,网络借贷才真正是一条“放纵今日欲望,透支明日人生”的不归路。
三、你不是缺钱花,你是缺自控
曾经有一个关于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买房的段子。
美国老太太贷款买房,临死之前还清了贷款,一辈子住在好的房子里,享受了人生;
但中国老太太临死才攒够了买房的钱,来不及享受就去世了。
很多人将此奉为经典,觉得人生就要提前消费才划算。
但大家都忽略了一个关键:提前消费来买房,是因为买房是刚需,但现在很多人贷
款买买买是因为刚需吗?事实上,却是恰恰相反。
那些真正透支消费的人,恰恰不是因为缺钱花,而是为了那虚无缥缈的虚荣心,
而让自己无法自控。
为什么年轻群体如此热衷于贷款消费?
其实原因很简单:经济实力配不上消费欲望。
年轻群体在成人社会的门口极目远望,物质欲望像野草一样疯长,但本身还不具
备与之匹配的赚钱能力,正所谓“想得太多,赚得太少”,今天是这样,过去也
差不多。
写下《岳阳楼记》的范仲淹,年轻时住在寺庙里苦读。
每天煮一锅粥,待粥冷凝后切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贫困程度可见一斑。
《红楼梦》开篇,贾雨村对甄士隐说:“行李路费一概无措,神京路远,非赖卖字
撰文即能到得。”
读书人贾雨村,穷到连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路费和报名费都拿不出,最后得到了甄士
隐五十两银子的“免息助学贷款”,才能够参加科举。
一个人在十八九岁到二十五六岁期间,如果不是含着金汤勺出生,如果没有天赋异
禀的赚钱能力,那么大多数人的“贫穷”都是常态。
但是在这种“贫穷”的常态里,很多人对新的电子产品却趋之若鹜,对新上的化妆
品包包垂涎不已,还有超越自身家境的虚荣心,都在持续不断地加深年轻群体的消
费欲望。
他们渴望用钱来弥补一些落差,渴望用金钱购买快乐,这种渴望,控制着他们的每
一根神经,甚至让他们失控。
在心理学上,购物狂行为被称为“强迫性购物行为”,说的就是一个人无法控制
自己的购物欲望,疯狂消费,而不考虑后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买买买”剁手行
为。
这种消费行为,早就不是为了生活所需而消费,而是纯粹难以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
因此产生的一种机械式的花钱习惯。
美国《医学日报》曾刊文:
在购物之前,人们会做出丰富的心理准备,伴随着购物过程,人们会自然
而然地想象他们在使用这些新物品时的情景,同时也在设想着未来的新生
活,这会产生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让人不禁高兴起来。
我们可以从这项研究中看出,真正使我们快乐的,并不是“购物”带来的,而
是我们在购物时产生的憧憬带来的,这份憧憬,让人失去理性,而盲目的冲
动消费。
四、戒掉负债,你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很多欲望是被添加的,并非自我产生的:
我没有Gucci的包包,我感觉我融入不了公司氛围,
我没有Chanel的香水,我感觉我和她们不是同一个阶级的,
我没有TF的口红,CPB的粉饼,我感觉我在她们之间显得廉价。
……
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里写到:“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
了获得认同,个体就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那些敢于戒掉负债,拒绝了随大流,拒绝盲目跟随群体去消费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生赢家。
背不起名牌包包很丢脸吗?
不能出国游就很跌份儿吗?
买不起新款口红就活不下去了吗?
我想说:
每天对着贷款账单惶惶不可终日,那才叫丢脸;
整日拆东墙补西墙,深陷负债里,那才叫跌份儿。
举着身份证排裸照,成为商品躺在10G几块钱的压缩包里,供人欣赏玩味,
那才叫活不下去。
生活并不会因为少了那些虚荣的买买买而失去原有的精彩,但却会因为膨胀的消费欲
望将你的人生拖入绝境。
要想不被“贷款消费”拉下水,就一定要克制自己心里蓬勃生长的消费欲望,远离
网络贷款,拒绝负债消费。
在《奇葩说》上,姜思达曾经给过一个克制欲望的小妙招:
有钱买的时候,就跟自己说“喜欢喜欢真喜欢”。
没钱买的时候,就跟自己说:“呸,真丑!”
一个真正能活得消费自由的人,都会建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体系,有正确的自我
认知。
他不以消费取得认同感,不会荒谬的以为有了怎样的消费水准就真的是进入了某
个阶层。
我希望,在能力范围内我们能给自己最好的,但难以负担时,也能大方承认:“老
子就是买不起,呸,就是不买!”
在我们的一生中,戒掉爱,戒掉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戒掉负债。
来源:富书(ID:zhongchoudushu)延读----------
公安部紧急提醒!当前骗局频发,请一定注意防范,保护
好自己的血汗钱!一
这是一个智慧的时代,这是一个愚蠢的时代。
之所以愚蠢,更多是因为钱虫入脑、利令智昏!幻想着一夜暴富的傻子们太多,骗子都不够用了!
刚刚,公安部紧急提醒:当前各种骗局高发频发,请一定注意防范,保护好自己的血汗钱!
口说无凭,有据为证!据公安部曝光:
2017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立该类案件1.7万起。网络借贷、虚拟货币、慈善互助、养老等领域成为“重灾区”。
仅去年以来,公安机关就破获了各类经济犯罪案件9万余起,挽回直接经济损失上千亿元。
触目惊心!
一个个骗局,外面披着金色的袍子,里面却开张了血盆大口。当它撕开画皮时,往往害得投资客家破人亡!
钱是好的,但骗局是可怕的。看啊,这片土地上有多少角落,都飘荡着浮躁的暴富欲望。
善良的人们啊,你们要警惕!
二
千石激起万层浪!
“善心汇”“钱宝”“善林金融”“云联惠”.......一个又一个庞氏骗局真相大白,每次都震得国人目瞪口呆!
纵观这些各色各样的骗局,虽然手法层处不穷,变着花样坑人,但万变不离其宗有四大特征:
1、披着科技的外衣,把自己打扮成高回报率、高科技、热爱公益事业的高富帅,而且把矛头经常对准老年人!
网络借贷、投资理财、私募股权、虚拟货币、养老等领域,都是这些骗局高发的“重灾区”。他们大都以高额利息、暴利暴富为诱饵,吸引投资人参与。
“高收益”“来钱快”“躺着挣钱”“资产增加每天看得见”……这些字眼无数次出现在骗子唾沫横飞的描述中。为了让投资者信任,他们还把自己打扮成充满高级趣味的大善人。
比如善心汇就打着“扶贫济困、均富共生”的旗号,声称自己做的是“穷人多赚钱、富人少赚钱、一起赚大钱”的大好事,目的是推动国家精准扶贫。
宋密秋的五行币,则假借“爱国、慈善、扶贫”的旗号,以销售“原始股”“虚拟货币”等为名,以动态、静态收益为诱饵,长期在境内外从事传销犯罪活动。
涉案金额3300亿元的云联惠,看上去更是热衷慈善,长期支持扶贫和教育事业,累计以各种形式捐赠近千万,回馈社会。
叔不信,婶心;大爷不信,大妈信。特别是一些老年人,他们一看到“高科技”、慈善等名称,就心向往之,被狸猫换太子了都恍然不觉。
即使到了案发后,还有很多人执迷不悟,乃至说什么:警方官微被盗号了。
2、特别喜欢做广告,做起广告天女散花一般,崽花爷钱不心疼,国内外都有它的身影。
比如善林金融,它不仅是中国女排赞助商之一,还在各大卫视黄金时间段、纽约时代广场、伦敦希思罗机场等著名地标投放广告,同时还广泛参与发起各类公益活动,砸起钱来一点不手软。
而钱宝网的张小雷则精心炮制了一个“钱宝系”产业帝国的假象。在钱宝网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中,“钱宝系”企业有70余家,涵盖电商、地产、足球、甘油、共享单车等不同领域。
然而,要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大把大把洒出去的钱可都是真金白银呀,几日能赚回来?!
3、声称能提供投资者6%以上无风险的收益率。当然这还不算“狮子大开口”的,有些骗局甚至声称年化率可达72%!
善林金融号称其年化收益为12%以上。可别小看这个12%的年化率:给投资人利息为12%,佣金大概再加2个点,店面包装和运营1个点,各种广告费3到4个点,老板私下挥霍1个点,线下理财的资金至少要赚20%,才能保本。
然而,在钱宝网面前,善林金融这点收益承诺就算小儿科了。按照钱宝网承诺的收益折算,钱宝网的年化收益率在40%~60%之间,有些项目甚至号称年收益率72%!
72%!这是巴菲特的业绩,都要被按在地板上摩擦的节奏!
再看看胜威国际集团,它承诺投资七千、两年赚100万,这是一个多美好的故事啊!
然而,我们只要稍微动动脑子就知道,A股上市公司3500家,净资产收益率能稳定达到20%的不到100家。像善林金融、钱宝这样的公司,在现在的资本市场,哪能够取得这样高的无风险收益率?!
4、“借新债还旧债”,利用下一个人的资金补足上一个人的收益,击鼓传花,甚至利用亲杀亲、熟杀熟的套路,把一波波心怀暴富梦的人们坑进来
据前员工爆料称, 无论是泛亚、e租宝、中晋,还是钱宝、善林金融、云联惠,他们也是靠“借新债还旧债”、击鼓传花的形式维持着。
这种故事最终的结局都是:一旦击鼓传花传不下去了,庞氏骗局的链条会忽然断裂,那么所有的钱都会打了水漂,崩盘只是早晚的问题。
当然,在每次庞氏骗局中,其实不乏投资者对此也心知肚明。但他们往往心存博傻的侥幸,希望有比自己更傻的,在高位借自己的盘,找“替死鬼”来帮助自己再次投胎,乃至自觉不自觉成为骗子帮凶。
贪婪是魔鬼,自己做的孽最终只能自己扛!
三
历史不会重复,但总是带着同样的韵脚。
从“郁金香泡沫”这个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金融泡沫开始,从庞氏骗局发生之后,人性并没有多大变化。今天的我们,并不比当年炒郁金香的荷兰人高明多少。
其实,这些庞氏骗局的画皮并不那么别致,只是太多的人利令智昏,被欲望蒙住了眼睛,即使将信将疑,在动人的诱惑之下,往往也心甘情愿当了那只扑火的飞蛾。
一次又一次血的教训都在告诫我们:
凡是打着“暴利”标签的,很可能是骗局,不要被空头支票冲昏了脑袋!这个世界,不承受较大幅度波动,而能够取得10%以上年化率的资产,其实是很少的。即使是巴菲特那么样的投资大牛,年化率也就25%左右,那已经是顶天了。
你贪的可能是人家给的高息,但人家要的是你的本金。无论打着什么美妙的旗号,什么互联网+、什么AI+,投资要取得高收益,背后一定是高风险、高波动。对那些承诺高收益而低风险的投资,一定要瞪大眼睛,更不能指望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在梦想取得高额回报之前,首先看住你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本金。金融的力量,不在于短期高回报,而在于基于时间之上的复利。利令智昏,孤注一掷,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人财两空!
永远不要以为自己比别人高明,能够逃过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即使你在前100次都侥幸脱险,但第101次的陷落,你就将永劫不复。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和别人一样无知,你才真正走上了智慧之路!
金融不是谁都可以亵玩的游戏。国家为什么要对P2P进行强监管?就是要防止类似挪用资金、集资诈骗的出现。国家为什么打破刚性兑付?就是为了进一步警示普通投资者:提高警惕,远离庞氏骗局!
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投机死于贪婪。为了你的家人和孩子,请提高防范意识,自觉抵制博傻游戏和金融骗局,照料好自己的血汗钱!
来源:财经要参(mofzpy)版权声明:“CFDA大健康社区”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与您共同协商解决。联系方式:18669808666,商务合作请加微信18669808666。)
精品养生公众号推荐
因不可抗因素(比如转载无法核实真伪的文章等),公众号可能会被封号,
请扫描加CFDA大健康社区备用公众号
以便欣赏更好精品文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