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左国庆:补人才短板 建高质量医院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优胜劣汰制度,创新选拔方式和考核办法,补齐人才短板,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医院的难点工作之一。
重庆市中医院院长左国庆。新华网发
推进“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优秀人才是中医院发展的核心资源,近年来,重庆市中医院和大部分医疗机构一样,面临着“人才荒”问题。重庆市中医院院长左国庆指出,为弥补人才“短板”,医院痛下决心,设立人才基金1000万元。推出了“青苗工程”“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西部之光”“中医药传承博士后”“西学中强化培训”和“师带徒”等系列人才培养项目。
据介绍,重庆市中医院实施了“3040”工程,选拔了一批30岁—40岁的硕、博士到中层岗位培养锻炼。近6年,医院新提拔中层干部138人次,形成了一支朝气蓬勃的中层干部队伍,其中“3040”中青年干部占全院中干的85%,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90%,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得到有效调动。
左国庆表示,培养人才成长的机制和氛围很重要,能者居之,临床、科研、职称和学历都是评价人才和提拔的重要标准,必须建立“能上能下”人才培养机制,营造公平公正的人才竞争氛围,基层员工努力学习通过考核合格,就能获得提拔,获得出国学习培训的机会。
近6年,重庆市中医院到龄免职、主动辞职等中层干部达52人次,努力打通了人才通道。医院多举措悉心培养人才梯队,不仅有效解决了“人才荒”的尴尬,也为医院发展打下了长远可靠的基础。
“师承教育”培养人才专业能力
中医把脉问诊需要非常优秀的专业能力,知识要点多且复杂,对于如何培养人才的专业能力,重庆市中医院有着自己的方法。
左国庆表示,建设学习型医院非常重要,每个科室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提升医护人员学历,培养爱学习的氛围,让医护人员尝到学习的甜头,转化为主动学习的动力。
同时,重庆市中医院通过建立“师承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跟名师、读经典、做临床,由老师教授徒弟临床经验提高专业能力。“带不带得好,有没有徒弟愿意跟,通过教、带徒弟来考评医生的树人能力,提高徒弟的临床学习能力,这是培养中医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左国庆说。重庆市中医院通过举办多次拜师大会、中医经典知识竞赛、创办中医药传承与创新讲习所和渝微堂中医学术沙龙等活动,建立了“传帮带”的人才培养模式。
左国庆认为,教学也是提高医务人员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老师带徒弟,肚子里必须要有墨水,了解前沿的医学知识,倒逼老师在带徒弟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学习,实现教学相长。
另外,医院可以提供学习机会,鼓励医生到中医药大学的附属医院学习,提高理论和专业能力。重庆市中医院通过与高校合作,实现了临床与科研的结合,学科建设有项目的支撑,医院也可以利用高校的图书情报资源和科研教学资源获得发展。
对此,重庆市中医院实施了“百名博士”计划,每年选送百名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赴国内外顶级医院和科研院所学习研修,目标是培养百名以上的博士,在各个专科成为学术带头人,发挥核心作用。
左国庆介绍,重庆市中医院已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和成都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并与天津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和重庆市医科大学等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在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后,实现了重庆市中医院在国医大师、首届全国名中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者、首届重庆市首席医学专家、首批重庆市医学领军人才、重庆市中医药高端后备人才、博士研究生导师等方面的突破。
互联网+医疗解决中医看病难题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也给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左国庆认为,互联网对医院改革起到很大的影响,医院内实现了自助挂号、自助缴费、自助查车位、手机查看体检报告等。
当前,人们对中医药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中医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政府利好政策加持,如何利用医疗信息化建设解决病人和医院看病的痛点和难点,左国庆表示,病人在医院看病,最大的难题就是效率低、信息不通畅,排队挂号,抓中药比较麻烦,配十几副药,取药煎药时间久,有时候从早上要等到下午。
左国庆举例说,智慧药房就是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式,提高了医院的整体运作效率、节约医院投入成本。智慧药房的最大好处就是便民利民,缩短看病取药流程,病人无需排队等候,有效地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但要确保中药饮片质量、中药煎煮流程规范、配送服务质量和效率。
左国庆认为,智慧药房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皆备的发展良机,重庆市中医院在2018年5月就已经启动智慧药房试运营,各大医院可以通过智慧药房试点积累经验,提高医生与患者对智慧药房的认识,形成规模化便利化的药品物流配送网络,服务患者。
文章来源: 新华网广东频道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重庆市中医院
科学规范 严谨求实
传承发展 开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