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被叮上,两人身亡!多地发生过,夏天一定要特别小心...
应急说
夏天到了,很多人外出时会选择树木、草丛较多的阴凉处躲避太阳。但在外游玩或进行农耕时,要警惕一种可能致病甚至危及生命的危险物——蜱虫!
江苏一家三口先后被蜱虫叮咬,更为不幸的是,其中两人不治身亡!
△被蜱虫咬伤留下的痕迹
近日,家住江苏盱眙的宋先生(化姓)一家可谓是祸不单行。
5月底6月初,小舅子和岳母先后被蜱虫咬伤,造成多器官衰竭,病重不治身亡。
“小舅子当时就是发高烧,咳血,病情很急,也就几天时间,当地医院并没有明确诊断。后来,岳母也是高烧不退,症状一模一样,出的血都无法凝固!”
当地医院一直没有明确诊断,一家人6月5日将已经病危的岳母从老家送到鼓楼医院,医生高度怀疑是“蜱虫病”,立刻抽血送去做病毒核酸检测,但由于岳母病情太重,6日凌晨就去世了。后来病毒检测结果证实,就是“蜱虫病”!
鼓楼医院的医生高度怀疑,他的小舅子的死亡也和蜱虫叮咬高度相关。宋先生的妻子回家后,在母亲家中找到了黑色的蜱虫,还用手机拍摄了下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全家沉浸在巨大的悲伤之中,让人没想到的是,宋先生在为岳母办丧事的过程中,自己也不小心被蜱虫咬了一口,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提起自己的遭遇,宋先生现在感觉还有点后怕,他对记者说,6月9日,他去铁山寺处理岳母的丧事,当时感觉右小臂被什么虫子咬了一口,后来到当地乡镇医院就医,当时也不知道是蜱虫,就简单地做了消毒处理。
由于家里人接连去世,宋先生心里有点担心,11日他又到盱眙防保所做了检查,身体的各项指标都正常。12日下午,他开始发烧,头昏、浑身乏力。13日,家人带他到鼓楼医院就诊,被确诊为蜱虫叮咬产生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宋先生的管床医生南京鼓楼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吴卫华介绍说,病人入院时情况非常危险,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并有咳血、血小板下降、凝血功能障碍等问题。南京鼓楼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周文三对患者进行了抗病毒治疗,经过全力抢救和精心护理,宋先生才脱离了危险,于今日康复出院。
蜱虫俗称壁虱、扁虱等,大多生活在草地、农田、森林等野外环境。一般呈红褐色或灰褐色,从芝麻粒大到米粒大不等。蜱虫一般只有2毫米大小,但吸食人血后,会骤增10倍以上。
下图便是蜱虫吸血前后的身材对比,这是吸血鬼吧……
蜱虫对人的刺激性小,不像蚊子能让人感觉到,它叮人的时候还会释放麻醉剂,让人感觉不到。所以人在被蜱虫叮咬初期,难以发现蜱虫。
蜱虫身上有83种病毒,叮咬人体后,可传播森林脑炎、新疆出血热、莱姆病、Q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也称新型布尼亚病毒)等十几种疾病。
蜱虫本身对人体没有伤害,被带病毒的(注意,“带病毒”三个字)蜱虫叮咬后,主要症状及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伴乏力、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重症或未能及时治疗的病人,后期往往出现心力衰竭、肺肿、自发性肾破裂等严重并发症。
目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在国内的流行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河北、辽宁等省份的山区、丘陵和森林地带的农村地区,而发病的人群,主要是经常在户外劳动或热衷野外运动的人。
发病季节绝大多数在5-11月,5-7月为主要高峰期,9 月份为次高峰期。
蜱虫这么恐怖,如果被咬伤到底能不能治愈?
近年出现的蜱虫咬伤病主要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不能简单概括能否可以全部治愈,大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可以治愈,但出现过一部分死亡病例!他建议:发现被蜱虫咬伤或有疑似症状一定及时就医,不要觉得没什么大碍,因而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间。
案例中宋先生因蜱虫叮咬产生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初期有点像流感,病人会高烧不退,很容易被误诊。医生说,除了发烧,还有个典型的表现,就是血常规检测发现有白细胞和血小板进行式下降。
被蜱虫叮咬后,人可以在最短2-3天后发病,也有会在1个月左右起病,通常1-2周左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一旦起病,多数人会表现为急性发热,体温一般在 38.0 ℃以上,伴有畏寒、食欲不振、肌肉酸痛。早期以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主,部分患者有出血倾向,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牙龈出血、球结膜出血。
少数患者病情危重,可出现意识障碍、肺出血、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医生表示," 这种病毒感染是全身的,基本上没有人对这种病毒感染有免疫力,一旦被感染非常危险,其病死率达12.7%-32.6%,而且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仅有对症支持治疗。"
老年患者、合并基础性疾病者、治疗不及时往往病情偏重,预后较差。但大多数患者经早期、及时、积极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其他地区也发生蜱虫叮咬
有人身亡有人病危
■ 大连
今年5月以来,市六院感染科医院接诊了4例被蜱虫咬伤的患者。虽经医生全力救治,有1名患者不幸离世,另1人情况危殆。
不幸死亡的患者是65岁女性,入院当天就离世了。另一人也是女性,63岁。她在野外活动时可能遭到蜱虫叮咬,但她毫无察觉,直到莫名出现了发烧、拉肚子、意识模糊等情况,才被送到医院。由于延误了救治的时机,处于危殆状态,随时有生命危险。
■ 杭州
因为天热,2岁的女童楚楚赤脚在家走来走去,妈妈无意中瞄到女儿大脚趾末端竟凭空长出一颗“黑痣”,凑近一看吓坏了,竟然是虫子。
楚楚爸爸阻止了妈妈想摘虫子的动作,赶紧抱着女儿往医院赶。
医生判断这是一只蜱虫。“咬伤孩子的时间不久,虫腿还露在外面,身子已嵌入脚趾中。”医生边替楚楚检查,边表扬楚楚爸爸行动果断。
“很多人发现被蜱虫及叮咬后,第一反应是立即摘除。殊不知,蜱虫吸血的口器很复杂,上面长有倒刺,摘除不当,很可能使它的口器折断并留在皮肤里,从而引发感染。所以,及时送医是最保险的做法。”
郑医生先用酒精试图闷倒蜱虫,然而过去半小时,蜱虫依旧没有从楚楚脚上松口,最后只能配了麻药,等到蜱虫松口,才将蜱虫整个取下。
据浙大儿院皮肤科副主任李云玲统计,被蜱虫咬伤的儿童每年都有3-4例。
>避免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进入此类地区,穿长袖、不要穿凉鞋、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里。最好穿浅色衣服,便于查找有无蜱虫爬上。
>外出回来后,仔细检查身体和衣物,看是否有蜱虫叮入或爬上,发现蜱虫后立即清除。
>必需在野外工作或露营时,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可用杀虫剂浸泡,如氯菊酯、含 DEET的驱避剂等。
消灭家畜体表和畜舍中的蜱虫,可喷洒敌百虫、敌敌畏等杀虫剂。住房要通风干燥,填抹墙缝,堵封洞穴,畜棚禽舍要打扫干净或用药物喷洒,以消灭蜱的孳生场所。
虽然蜱虫常出现在田野山林中,但家养宠物也应定期检查蜱虫寄养状况。猫猫狗狗们不会说话,被蜱虫叮了却无法表达,想想也是很令人心疼的。
特别提醒
已出现人传人病例,小心感染!
值得指出的是,密切接触患者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可导致感染。近年来,医院已陆续发现并确诊了多例家人照顾病人而感染的的实例。
家人陪护时,尽量避免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或呕吐物等,防止照顾病人而感染发病。
蜱虫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
一旦发现有蜱虫已叮咬、钻入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虫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虫,或用烟头轻轻烫蜱虫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注意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虫的头部留在皮肤内。
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太吓人了!
被虫子咬一口,竟会危及生命!
赶紧扩散提醒家人朋友~
科 别 |
坐诊 专家 |
坐诊 时间 |
坐诊 地点 |
适应症 |
咨询 电话 |
肝胆脾胃科 |
河南中医一附院 主任医师 刘全忠 |
每周三 |
西关院区 肝胆脾胃科门诊 |
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胃扩张等 |
骆主任 13837047675 |
心内科 |
郑州七院 副主任医师 朱自强 |
每周六 |
北关院区 心内科门诊 |
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
李主任 13937042549 |
儿 科 |
河南中医一附院 主治医师 高旭光 |
每周一、周二 |
北关院区 儿科门诊 |
呼吸道感染、肺炎、消化、免疫系统疾病 |
高主任 13837009059 |
儿 科 |
商丘第一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袁朝芝 |
每周二 |
西关院区 儿科门诊 |
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新生儿疾病等 |
王主任 13526344645 |
外 科 |
商丘第一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郑 义 |
每周三 |
西关院区 外科门诊 |
普外科疑难、复杂病例,腹腔镜微创手术 |
赵主任 13837033718 |
脑病科 |
河南中医一附院 主任医师 杨国防 |
每周四 |
北关院区 脑病科门诊 |
中风、头痛、眩晕、痴呆、帕金森病、焦虑、抑郁、失眠等 |
张主任 15839050618 |
口腔科 |
商丘第一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李继东 |
每周日 |
北关院区 口腔科门诊 |
口腔颔面部肿瘤、创伤、畸形修复 | 关主任 13781485618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