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初伏 | 养生从这里开始
初 伏
三 伏 暑 季
热在三伏,冷在三九
一年里,我们在年周期律中经历了秋凉、冬寒、春暖,以及立夏后的初热,到过了夏至,才意味着真正进入炎热的季节,正如人们常说:“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后,气温将继续升高,并在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进入伏天。今日就是初伏,"伏”可称长“夏”,“伏”是五行家对季节的另类安排,其中“伏”为“土”。“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
那么在这么火辣辣的三伏天,我们应该怎样适时养生呢?
三伏天外面气温着实很高,回到家后幸福感就会直线上升,因为在夏天里能舒舒心心吃一餐“三伏食”其实也是很享受的。就像作家三毛所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就会改变,许多时候,那些看过的书籍都会潜藏在你的气质里;那么你吃过的每一份食物呢?我想它也会化作你的气血和你一起以生命的形式存在下去。那么让我们也共同感受一下中国传统“三伏食”里的气韵吧。
在南方部分地区,如上海等头伏要吃馄饨,其实对于南方人来说,馄饨和饺子几乎是一种食物。上海人有“头伏馄饨二伏茶”的说法。
杭州人“头伏火腿二伏鸡”。中医认为,火腿有健脾开胃、生津益血的功效。火腿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但是夏季吃为最佳。
入伏第一天,北方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习俗,面条是人大脑所需要的食品,硬质小麦含有B族维生素,它们对脑细胞有刺激作用。
民谚云:“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南昌“头伏吃鸡二伏鸭”,湖南与江西比邻,头伏也是吃鸡。炖鸡加入生姜可做到发散体内蕴寒,防止秋发寒病。
“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在伏天吃羊肉对身体是以热制热,排汗排毒,将冬春之毒、湿气驱除,是以食为疗的大创举。
可见在不同的地域都有三伏天进补的习俗。在阳气盛于外、阴气居于内的“长夏”天,饮食还是尤为重要的,应多以清淡食物为主,如苦瓜、丝瓜、冬瓜、绿豆等,少食油腻辛辣的食物。
炎炎夏日,三伏如期而至。很多人都知道,对于健康来说,三伏是一个未病先治的好时节——“冬病夏治”三伏贴由此而来。
三伏贴
仲夏苦夜短,
开轩纳微凉。
三伏,是农历中一段特殊时期,是中国在农历年中最炙热、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阶段。
三伏贴,又名天灸,即在三伏天中,借自然最旺盛之阳气,配以辛温祛寒药物贴于穴位,持续使用三年,对虚寒型的宿疾起到治疗和预防效果。这种疗法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医学“天人相应”“冬病夏治”的思想。经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该疗法具有良好的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
运动调养 《黄帝内经》说“动能升阳”,但是夏天运动最好不要出大汗,因此练习八段锦是个不错的选择,有助于身体修复调养顽疾。八段锦是我国古老的一种养生引导术,老少皆宜,术式简单,不受年龄、天气和地点的限制,非常适合久坐办公室的上班族们,每次练习只需二十分钟即可,所以深受广大知识分子和养生爱好者的喜欢。
精神调养 三伏天闷热的天气容易使人心情烦躁,但却也是修身养性的好时节,在精神调养方面,夏季应静心养性,清心寡欲,戒大喜大悲,多静心养神,少贪心杂念。
起居调养 “长夏”昼长夜短,顺应四时之气应晚睡早起以适应夏季生长之气。在中午时刻一定要午休,但午休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否则时间过长反而容易造成头昏,甚至一个下午精神不好。
泡脚调养 在夏季,坚持用热水泡脚,可促进排汗,增强汗腺功能,提高耐热力。建议每晚临睡前用40℃左右温水浸泡双脚,水淹没踝关节处。每次浸泡15-20分钟,以感到微微出汗最好,无需大汗淋漓!如果是阴虚火旺体质的人群,可以多按揉涌泉穴、太溪穴;然后用中药贴,灸这2个穴位10-15分钟,滋阴的效果会很好。
关注旭正医药公众号,
基层医疗资讯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