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让医生靠技术吃饭,患者才能真正受益!
导 语
把尊医重卫的理念落到实处,让医生赢得社会尊重,才能更好营造和谐医患关系。
“感谢你们,用生命守护生命。”8月19日,首个“中国医师节”,一组医师辛苦奔忙的影像在社交媒体热传,人们以这样的方式,向妙手仁心、无私奉献的医师们致以敬意。
节日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都要关心爱护医务人员,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我们一生的旅程,都离不开医生的护佑。近年来,我国用较少的投入获得了较高的健康绩效,居民的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如此巨大的成就,离不开医生的牺牲和奉献。“中国医师节”的设立,是全社会向医师群体的致敬。
医生,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人都有生老病死,谁能离得开医生?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失去,永不再来。五千年来,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等名医的故事广为流传,他们悬壶济世、妙手回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巨大贡献。古语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医生每天都在救命,可谓功德无量。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说,我们把健康委托于医生,把财产甚至名誉委托于律师,像这样重大的事情绝不能委托给地位卑微的人。生命无价,医生是“生命的守护神”,理应获得崇高的社会地位。
医生是我们素不相识的“亲人”。现代医学是陌生人对陌生人的照护。大凡医生,都心怀慈悲,所谓“医者父母心”。明代裴一中在《言医》中写道:“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 断不可作医以误世!”当医生看到有人被病痛折磨时,感同身受,若己有之,病魔一日不除,内心一日不安。这与亲人何异? 我国著名妇产科医生林巧稚,一生亲手接生了上万名婴儿,被称为“万婴之母”,她常常为孕妇擦擦汗珠、掖掖被角,一举一动传递着医者大爱。她说:“我生平最爱听的声音,就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很多人出于对林巧稚的感激,给孩子起名为“爱林”“念林”“仰林”。仁心仁术,令人景仰。
医生是我们患难与共的“战友”。无论病情多么凶险,医生会和患者风雨同舟,不离不弃。在所有人中,医生是最想让患者活下来的人。只要有一线生机,医生就会尽百分之百的努力。不久前,湖南郴州儿童医院一位骨科医生,连续做了9个小时的手术。由于颈椎长时间不活动,诱发了枕大神经痛。当最后一台手术进行到一半时,这位医生脖子突然不能动了,但他不想因此中断手术,于是边做手术边让同事给自己颈部打针。这张照片在网上热传,感动了无数网友。宁可牺牲自己的健康,也要挽救别人的生命,这就是好医生的品格。
“披星戴月,只因心中敬佑”。这是人们对医师职业状态的描述,也是对医者崇高精神的赞许。作为“健康的守护者”,医师理应获得崇高的社会地位。一段时间里,由于劳务技术价格偏低,出现“脑体倒挂”现象,挫伤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例如,一台大手术,六七个人奋战七八个小时,技术劳务费不足1000元。在这样的情况下,医院只能用其他方式来补偿收入不足,导致医生的形象受损,医患关系出现了种种问题。
让医务人员的劳动得到尊重、价值得到体现,出路在改革。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啃硬骨头的攻坚期,我国公立医院全部告别以药养医。理顺医疗价格体系,让医生靠技术吃饭,患者才能真正受益。把尊医重卫的理念落到实处,让公立医院体现公益性,让医生赢得社会尊重,才能更好营造和谐医患关系。竭尽全力让患者转危为安、恢复健康,每一天都在与死神较量,每一个细节都在护佑生命,是医生的责任和使命。面对疾病,病人和医生是牢固的同盟,相互尊重才能赢得信任和理解,共同战胜疾病。
选择了医生这一职业,就是选择了奉献。与此同时,也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护佑众生的队伍中。目前,医师职业的吸引力不够,是一个客观现实。据调查,有65.9%的被调查医师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繁忙的工作与巨大的压力,也让不少医生选择跳槽……这些现象让人深思。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氛围,不只是提升职业的含金量,更重要的是提升全行业的荣誉感、成就感。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进入新时代,需要不断壮大健康中国建设主力军,修医德、行仁术,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学精神,满足人民群众对身心健康的需求。
广大医务人员用使命兑现诺言,以责任感回应患者期待,是值得尊敬、应该爱护的一个群体。设立“中国医师节”,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1100多万医务人员的深切关怀,也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13亿多人健康的高度重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的:“你们的事业是最高尚、最神圣的”,尊重医生,就是尊重生命,也是守护我们每个人的幸福生活。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