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扬州市医疗卫生战线先进人物风采录之市医德标兵唐小伟
坚守初心 做患者精神康复的引路人
——记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精神一科副主任唐小伟
唐小伟,硕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在读),中共党员,2005年6月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同年7月进入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工作,现任扬州五台山医院精神一科副主任,主治医师。曾多次获得医先进工作者,院十佳标兵等荣誉,并获得江苏省卫生计生委、扬州市卫生计生委医学新技术引进奖等,主持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和扬州市科技局科研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
患者至上 坚守精神科医生的责任
2005年,刚从医学院心理卫生专业毕业的唐小伟来到五台山医院,开始了精神科医生的职业生涯。虽然有充分准备,但每天面对无理取闹的精神病人和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他也有过彷徨,也曾经历家人的强烈反对和周围人的冷嘲热讽。在大家的印象中精神病人就是“蓬头垢面,衣衫破旧,目光痴呆,呲牙咧嘴,行为怪异,嘴里咕哝着一些不可理喻的话语……”,很多人都不想干这个专业。精神科的工作是艰苦的,由于医务人员少,排班密度就大,一个星期甚至排了四个夜班。这对一个年轻人来说不仅是体力上的考验,更是意志上的考验。
精神科医生还是一种高危险的职业,有一次,唐小伟接诊了一名新入院的病人。刚开始,病人虽语无伦次但还算老实,但就在他埋头写病历时,病人突然发狂,又抓又咬,不放手不松口,被家属和赶来的医护人员拉开后,唐小伟才发现手臂上已被咬掉了一小块肉,且到处是抓痕。家人看到他满是伤痕的双臂,心疼劝他:“你人就是太老实,跟领导说说,换个岗位,太危险了。”他却笑笑,反过来安慰家人“这样的病人不治好,放在社会、放家里,不知要咬伤多少人。我被咬了还是临床经验不足,防范不够啊!”他带着这份责任感,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大爱无声 用真情守护患者的精神家园
对于一些来自农村多次住院的精神病人来说,患病后家庭往往经济愈发困难,唐小伟充分考虑他们家庭经济情况,安排合理治疗,尽量做到少花钱、治好病,有时还会接济些贫困病人。对精神科工作他最深有体会的是:“要想为精神病人服务好,不仅要表现在语言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行动中,必须用心去服务病人,医患之间不仅是医生和病人的关系,更多的是朋友关系、亲人关系。”
精神病人大多不好动、不愿动,为了帮他们早日康复,唐小伟结合“工疗”、“娱疗”等方法,让一些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如扫地拖地等,然后自掏腰包买些零食给他们吃,进行激励,这样一方面帮助恢复病人的自我生活能力,另一方面改善病人的营养。他就是这样坚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坚守着一名精神科医生的责任。
精神病人病情容易反复,需要长期不间断治疗和服药,对于每个经治出院的病人,唐小伟都给患者或家属留下电话,便于病人家属及时报告病人服药情况。无论白天还是夜里,面对所有来电,他都耐心接听、提出建议,每次都不厌其烦地将提醒注意事项,直至患者或家属明白。他经常电话回访病人回家后的病情和服药情况,监督其按疗程服药,以免病情复发。
从医多年来,他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此外,他还非常重视诊疗过程中的心理疏通,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他坚信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语、一个拉扶的细心动作本身就是一味对症良药。他视病人如亲人,赢得了病人家属的理解、支持与尊重。
敢为人先 执着科研硕果累累
唐小伟深知,作为一名医生,只有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他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苦练过硬的基本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了解内科疾病发展的新动态,积累新经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加上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他成了医院的业务骨干,受到了患者的信赖。他的妻子也是五台山医院的一名精神科护士,平时工作三班倒也非常辛苦。为了支持唐小伟的工作,妻子毅然决然地把家里所有的事情包揽下来,做好唐小伟坚强的后盾。正因为有这样的家庭支持,使得唐小伟把全副精力都扑在了工作上。
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水平,在干好临床工作的同时,唐小伟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和教学水平,致力于精神疾病的研究。目前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他还被推选为江苏省医学会第九届精神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被聘为济宁医学院兼职讲师。
刚来医院时,唐小伟是本科生,2013年在医院“科技兴院”战略的支持下,唐小伟取得了徐州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学历。当时,不少大医院开出丰厚的条件邀他跳槽,他都婉言谢绝,毅然决然地回到医院,默默坚守在精神康复的第一线。唐小伟常说,“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让患者康复并回归社会是我最大的人生价值。”从医多年,他一直勤勤恳恳地扎根在精神康复领域,坚守自己的初心。他将继续兢兢业业,做患者精神康复路上的陪伴者、引路人。
作者:王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