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发布《内科输血》等3项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的通告

麦积卫生计生监督

国卫通〔2018〕20号


  现发布《内科输血》等3项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编号和名称如下: 
  WS/T 622—2018 内科输血 
  WS/T 623—2018 全血和成分血使用  
  WS/T 624—2018 输血反应分类 
  上述标准自2019年4月1日起施行。 
  特此通告。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8年9月26日


4.1 红细胞成分
适用于红细胞生成障碍、破坏过多或丢失引起的急慢性贫血的治疗性输注以及病理性红细胞成分置换等。通常每输注1单位红细胞成分可升高血红蛋白5g/L~10g/L,和/或红细胞压积0.015~0.030。

4.2 血小板成分
适用于血小板计数减少和/或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的治疗性输注或具有潜在性出血倾向的预防性输注。通常每输注1个治疗量单采血小板或10单位浓缩血小板可升高血小板计数20×109/L~30×109/L。

4.3 单采粒细胞
适用于粒细胞缺乏或粒细胞功能明显异常的治疗性输注。通常每次输注剂量为1~3单位。

4.4 新鲜冰冻血浆/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
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多种不稳定凝血因子和/或稳定凝血因子和/或抗凝血酶III等缺乏的治疗性输注。通常每次输注剂量为10mL/kg ~15mL/kg。

4.5 冰冻血浆/病毒灭活冰冻血浆
适 用 于 各 种 原 因 导 致 的 多 种 稳 定 凝 血 因 子 缺 乏 的 治 疗 性 输 注 。 通 常 每 次 输 注 剂 量 为10mL/kg~15mL/kg。

4.6 冷沉淀凝血因子
适用于凝血因子Ⅷ和/或ⅩⅢ和/或vWF和/或纤维蛋白原等缺乏的治疗性输注。通常每次输注剂量为10IU/kg ~15IU/kg。


5 通则
5.1 不可替代原则
只有通过输血才能缓解病情和治疗患者疾病时,才考虑输血治疗。
5.2 最小剂量原则
临床输血剂量应考虑输注可有效缓解病情的最小剂量。
5.3 个体化输注原则
临床医生应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最优输血策略。
5.4 安全输注原则
输血治疗应以安全为前提,避免对患者造成额外伤害。
5.5 合理输注原则
临床医生应对患者进行输血前评估,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
5.6 有效输注原则
临床医生应对患者输血后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输注的有效性,为后续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7 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治疗可能发生发热、过敏等不良症状,医务人员应有效识别和上报输血不良反应类型,并有效处理。临床医生可以根据不同成分血的特点选择相应血液制剂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主要有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呼吸困难、过敏反应、输血相关低血压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迟发性血浆反应、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输血后紫癜、感染性输血反应、其它
/未知。


8 注意事项
8.1 使用时间与输注速度
8.1.1
全血和成分血出库后,应在4h内完成输注,不应再进行保存。
8.1.2 输注速度宜先慢后快,起始的15min慢速输注,严密监测是否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若无不良反应,以患者能够耐受的最快速度完成输注。
8.2 输血器材
输血器材使用注意事项见WS/T 43320136.66.7
8.3 药物添加
除生理盐水外,血液制剂中不得添加任何药物。
8.4 血液加温
血液置换、大量输血及患者体内存在具有临床意义的冷凝集素时宜进行血液加温。血液加温宜采用专用血液加温仪。

2.1输血反应/输血并发症 transfusion reactions /complications与输血具有时序相关性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原因可能是不良事件,也可能是患者与所输注血液相互作用。
2.2急性/速发性输血反应 acute/Immediate transfusion reactions;TR/ITR发生在输血过程中、输血后即刻至输血后24h内的输血反应。
2.3慢性/迟发性输血反应 chronic/delayed transfusion reactions;TR/DTR发生在输血结束后24h至28d的输血反应。
2.4输血传播性感染/输血感染性反应 transfusion-transmitted infections;TTI/transfusion-transmitted infectious reactions;TTIR病原体通过输血过程从献血者体内进入到受血者体内并引起相应的感染或疾病。
2.5输血非感染性反应 transfusion-transmitted non-infectious reactions;TTNIR与输血具有时序相关性的非病原体引起的不良反应。


3 输血反应分类
3.1 输血传播性感染(transfusion-transmitted infections, TTI)

3.1.1 输血传播病毒感染(transfusion-transmitted virus infections, TTVI)

3.1.2 输血传播细菌感染(transfusion-transmitted bacterial infections, TTBI)

3.1.3 输血传播寄生虫感染(transfusion-transmitted parasitic infections, TTPI)

3.1.4 输血传播其他病原体感染


3.2 输血非感染性反应(transfusion-transmitted non-infectious reactions ,TTNIR)

3.2.1 过敏反应(allergic reaction)

3.2.2 溶血性输血反应(h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HTR)

3.2.3 迟发性血清学输血反应(delayed serologic transfusion reaction,DSTR)

3.2.4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non-hemolytic febrile transfusion reaction, NHFTR)

3.2.5 输血后紫癜(post transfusion purpura,PTP)

3.2.6 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ransfusion-associated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TA-GVHD)

3.2.7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 TRALI)

3.2.8 输血相关呼吸困难(transfusion-associated dyspnea,TAD)

3.2.9 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transfusion-associated circulation overload, TACO)

3.2.10 输血相关性低血压(transfusion-associated hypotension,TAH)

3.2.11 铁超负荷(iron overload)

3.2.12 肺血管微栓塞(pulmonary vascular microembolization ,PVM )

3.2.13 空气栓塞(air embolism)

3.2.14 大量输血相关并发症( massive transfusion related complication )


相关标准请查看“阅读原文



天水市卫生计生委综合监督执法局麦积分局

长按下方二维码图片,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麦积卫生计生监督公众号(微信号:mjwsjsjd)

更多信息,请点击“阅读原文”

欢迎提出建议意见,请点击“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