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爸妈警惕!四大儿童秋冬传染病,看看你家宝宝中招了吗?
天气变脸得真快,一夜之间秋天就到了,气温骤降,早晚温差大,空气也变得干燥,人体在短期难以适应。在这个“多事之秋”里 ,又有一大波传染病准备伺机而动了,小朋友的免疫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最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家长们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宝宝呢?
认识轮状病毒肠炎:
有些家长对于轮状病毒肠炎可能是很不了解,接下来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轮状病毒肠炎是由轮状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一种腹泻,一般地是发生在天气比较冷的秋冬季节,所以又名“秋季腹泻”,是秋冬季腹泻的最常见原因。其传染性强,多发于6月~2岁的孩子。可以通过粪、口、消化道传播。轮状病毒肠炎大部分表现为突然发烧、呕吐,腹泻,脱水。大便是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水分多,偶尔有粘液,没有腥臭味,没有血丝,每天3~10次不等,严重的每天达20多次。
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
治疗原则:预防脱水,纠正缺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
轮状病毒肠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免疫力正常的孩子可以通过自身免疫力清除病毒,3~8天可以自愈,但是,部分患儿可伴有脱水、酸中毒、低钾、低钠、抽筋、心肌损伤等,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
家长们要识别脱水的早期表现,如口干、小便量减少、眼窝凹陷,有些吃奶的孩子表现为不停地喝奶,这其实是口渴要喝水,而不是肚子饿,出现这种情况要到医院检查。如果出现反复高热、腹胀、精神差、皮肤花纹等,或者出现腹泻严重、频繁呕吐、无法进食、明显少尿、无尿等症状,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如何预防轮状病毒肠炎:
1、 鼓励与提倡纯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较多的益生元及抗体,很多研究证明母乳喂养能有效预防腹泻及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
2、 注意个人卫生:特别强调家长及宝宝的手卫生。
3、 做好消毒,孩子的奶瓶、餐具要用消毒柜或开水煮沸消毒。
4、 切断传播途径,不与轮状病毒的患儿接触。
5、 预防接种:轮状病毒疫苗。轮状病毒疫苗是减毒重组的活疫苗,是一种口服制剂,主要用于2个月至三岁以下的婴幼儿。
认识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手、足、臀部、四肢红色斑丘疹、丘疹、丘疱疹。多数手足口病患儿预后良好,一周左右痊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迅速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的治疗:
一般治疗: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主要为对症治疗。
1、 首先要隔离患儿,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 对症治疗,做好口腔护理。
3、 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4、 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5、 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6、 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补充维生素B、C等。
家长一定要细心观察,注意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表现,如果有持续高热、头痛、呕吐、肢体抖动、无力、惊跳、精神差、呼吸增快或不规则、出冷汗、手脚凉等,要考虑重症手足口病,必须马上去医院看病。
预防手足口病:
①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②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②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每日对玩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③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得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④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并隔离;
⑤ 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
⑥ 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对EV71型手足口病有预防作用,有些孩子接种了手足口病疫苗,仍然感染了手足口病,是因为存在个体差异,手足口病疫苗接种不一定产生100%的保护力。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小儿。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部分手足口病的孩子皮肤没有皮疹,只有口腔疱疹或溃疡,也就是疱疹性咽峡炎,可以有发热、口痛、流涎、拒食等表现。
因此,如果孩子突然不愿进食、流口水,家长要检查孩子口腔,看是否感染了疱疹性咽峡炎。部分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经过1~2天,发现手、足、臀部丘疹、丘疱疹,也就是手足口病。所以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感染的不同临床表现。
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较强,应注意隔离治疗,患儿用过的餐具、玩具等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患病期间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忌食刺激性食物,不吃过热、过冷的食品。
目前对肠道病毒感染尚无特殊疗法,主要是对症治疗。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用10%硝酸银涂于溃疡处。
认识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表现是起病急,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常伴畏寒、头痛、背痛、四肢酸痛、疲乏等,不久即出现咽痛、干咳、流鼻涕、眼结膜充血、流泪、畏光。部分儿童可伴随腹痛、恶心、腹泻、腹胀等消化道表现。无并发症的流感发热一般持续3~4天,热退后全身不适症状减轻,但干咳及乏力可持续1~2周。
以下情况提示重症流感:
① 持续高热﹥3天,伴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有胸痛;
② 呼吸困难,呼吸比平时增快,口唇发乌;
③ 精神差、嗜睡、烦躁、抽筋;
⑤ 合并肺炎;
⑥ 小便量明显减少;一旦出现这些情况,需要住院治疗。
预防流行性感冒:
季节性流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能力很强,与有限的有效治疗措施相比积极防控更为重要,主要的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2、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
3、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4、小龄儿加强营养,大龄儿要注意锻炼身体和适当休息,不要“开夜车”上网、玩游戏等,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5、接触流感病人者预防性口服磷酸奥司他韦;
6、接种流感疫苗有预防流感作用。
7、流行期间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8、流感患者应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患者用具分泌物要彻底消毒。
9、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供稿:儿科 米茂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