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讲堂】李咏等五大名嘴因癌离世,关于癌症的真相,为了你和家人都值得一看
近日,悲痛消息传来,央视原主持人李咏因癌症在美国去世,享年50岁。
在此之前,还有多位名嘴也因患癌离世。2009年,央视著名主持人罗京患淋巴癌去世,年仅48岁。2013年,央视主持人王欢因患乳腺癌去世,年仅41岁。2015年,央视主持人方静因胃癌肝转移去世,年仅44岁。2017年,央视主持人肖晓琳因直肠癌转移去世,年仅55岁。
除此之外,赵丽蓉、梅艳芳、罗文、高凌风等名人皆因不同的癌症病逝……
癌症因名人的离世,又一次震动着大众的神经。
01/ 你不知道的癌症真相
如何预防、治疗癌症?癌症能治愈吗?10月29日,在广东2018年“全国安全用药月”启动仪式暨“安安有约—食药科普大讲堂”上,美国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癌症科普作家李治中,为大众科普“你不知道的癌症真相”。
美国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癌症科普作家李治中
癌症是“老年病”?
李治中说,根据《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中国2015年新增430万癌症病例,因癌去世的人达280万。按照这个数据,每分钟会有超过8个中国人被诊断为癌症,有5个人因癌去世。
但与普通人想象中不太一样的是,中国的癌症发病率并不在世界前列。目前,中国的癌症发病率排名在全球第70多位,前20位几乎全都是欧美的发达国家。而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向发达国家靠近,“未来中国癌症患者还会越来越多。”李治中解释,其核心原因就是癌症的最大风险因素是寿命。经济往前发展时,寿命不断提高,而老龄人口免疫系统与癌细胞抵抗的能力也在变弱,“以前的皇帝从来不得癌症,不是御医好,是因为寿命短。"
癌症发生的核心因素,首先是基因突变。所有的癌症都是基因突变的产物。但是基因突变只会带来癌细胞,不能带来癌症。每个人都有癌细胞,但是极少人会得癌症。原因在于绝大多数的突变细胞会被免疫系统“干掉”。让突变恶化为癌的机制则是免疫逃逸,即突变细胞躲过免疫系统的“追击”,导致癌症的发生。
但李治中说,基因突变需要时间,免疫逃逸也是。正常情况下,一个癌细胞要从正常的细胞发展成癌症,需要20到30年,“所以说,癌症是个老年病”。
如何预防、筛查?
预防 > 筛查 > 治疗
“预防大于筛查大于治疗”,李治中如此排序。
李治中说,要预防癌症,就要减少引起基因突变、免疫逃逸的环境因素,“现在认为5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避免的。”
癌症的风险因素很多,包括烟、酒、缺乏运动、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膳食纤维、慢性炎症、电离辐射、感染、免疫缺陷、环境污染等。
以肺癌为例,这是中国的第一大癌症“杀手”,发生率、死亡率都高居世界第一。中国虽然只有20%的人口,但是全世界超过1/3的肺癌都发生在中国。其中最大的风险因素是吸烟。“中国的吸烟人口庞大到超过了排在第2位到第30位的29个国家的总和,占了全世界的1/3。”
美国肺癌死亡率曲线也曾随着吸烟率波动,在吸烟率大幅下降过后20年,即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肺癌死亡率才开始下降。“中国的吸烟量并没有下降,所以说在未来的二三十年,中国的肺癌死亡人数仍不会下降。”
又以五种特殊的癌症为例,它们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高于发达国家,被称为“穷人癌”,即鼻咽癌、胃癌、宫颈癌、食道癌和肝癌。“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们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不是年龄,而是环境。”比如胃癌,它和饮食习惯、和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密切相关。
除了环境因素外,遗传基因也是风险因素。如果遗传了家族的易感基因,后代患癌的几率可能更高。美国影星安吉丽娜·朱莉为了防止得乳腺癌,手术切除了双乳。原因是她家族和本人都有BRCA1基因突变。“事实上,绝大多数癌症是不遗传的。”
“美国的五年癌症生存率显示,一期、二期的癌症生存率很高,即使到了三期也还不错。但是到了四期,当它广泛转移以后就比较困难了,所以通过筛查早发现,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李治中说,一些肿瘤有可靠的筛查手段,如结直肠癌,可通过肠镜、大便潜血检查进行筛查。“在中国,大家认为50到75岁必须做一次肠镜进行筛查,40岁以上可考虑进行筛查。”乳腺癌可通过体格检查和乳腺钼靶筛查。肺癌可通过低剂量螺旋CT等筛查。
癌症能治愈吗?
越来越多的癌症将转变成慢性病
李治中说,在癌症治疗史上,人类对癌症的认知发生了三次巨大的革命。当人类知道癌细胞失控地生长后,采用化疗、放疗等方法杀死肿瘤细胞。为了应对基因突变,靶向疗法随之产生。知道了癌症的免疫逃逸机制后,免疫疗法应运而生。
“癌症会越来越多,大家躲不掉。”但李治中说,在全球已经有超过3500万人带癌生存。随着通过预防、筛查、治疗手段的进步,会有越来越多的癌症被控制住,从而转变成慢性病,不再成为绝症。
不同癌症的筛查手段
“根据预测,到2020年欧美销量前十的抗癌药,全部都是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李治中说,目前,新药最大的“副作用”是存在“经济毒性”,即价格太高。《柳叶刀》的一篇中国癌症患者疾病经济负担的相关研究成果曾引人关注。调查显示,1.4万中国患者,家庭年均收入折合为8607美元,癌症患者的人均就诊支出共计9739美元。“降低家庭负担,这需要国家和个人一起努力,包括降低药价、配置保险、规避骗局等。”
释疑
1.为什么隔壁老王抽一辈子烟不得肺癌,女性不抽烟也患肺癌?
李治中说,吸烟不是患肺癌的绝对因素,“隔壁老王很幸运。”
而女性之所以没抽烟也患癌,空气污染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全球每年大概有200多万人死于空气污染,其中20多万是肺癌。“污染的空气本身含有致癌化合物,PM2.5进入毛细血管以后,也会造成损伤,增加基因突变的概率。”
此外,二手烟、固体燃料、厨房油烟、烧烤等,都可能是肺癌发生的风险因素。
2.如何规避骗局?
“我们很多的钱,都花在了不应该花的地方”,李治中说,癌症患者通常都尝试过某些偏方。
他表示,中国癌症患者身边,有两大类骗子,一类是打着国外先进旗号的骗子,如魏则西事件。一类是打着中国传统旗号的骗子。
“隔壁老王的癌症治好了,但你的肿瘤和隔壁老王不一样。”如何防止受骗?李治中认为,不要相信个例,因为无法得知,在个例成功的背后是否是成百上千的失败案例。其次不要相信故事,很多人都喜欢讲故事,但无法考证,唯一能相信的就是数据和文献。“因为这些东西经受住了科学家和社会的检验。”
02/世卫相关机构的致癌物清单
实际上,南都记者通过查询多份研究报告和国内外专家访谈资料,了解到癌症发生是综合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单一因素不能起绝对作用。其中,饮食习惯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很多人谈癌色变,却在日常生活中在饮食方面放纵自己。
2017年,国家食药监总局转载发布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清单》,包含了四个等级,即一类致癌、二类可能致癌、三类未知和四类可能不致癌四个级别。其中,“中国式咸鱼”也出现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
详细清单
↓↓
二类致癌物是指导致人类癌症的证据不明确的物质,简单说就是,有致癌的可能性但是也不一定致癌!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安全评价研究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2017年10月27日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
三类致癌物品导致动物和人致癌的证据都不明确,其实这一类导致癌症的可能性非常小。主要代表:苏丹红、印刷油墨、次氯酸盐、汞及汞有机化合物、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玻璃纤维、茶叶、茶碱、糖精、静态磁场、维生素K、胆固醇、灭草隆等。
不过需要留意的是:
不要以为只要是一类致癌物就都厉害,致癌物的分级只是看致癌证据是否充分,而不是看它导致癌症的能力强不强。
这并不意味着,吃了列表上的食物就一定会患上癌症,完全不吃就一定幸免。
还是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健康均衡饮食。
03/科学防癌,对表自查
多位专家表示癌症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无法仅仅通过治疗来解决,要加强预防和早期治疗。
对于如何防癌,上海市东方医院放疗科主任秦庆亮认为,癌症预防的目标就是减低癌症的发生。包含减少接触致癌因素的机会,改变饮食及生活习惯,或是医疗技术的进步,如早期诊治,超音波、MRT或CT扫描等检验。
“许多预防癌症的想法是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而来,分析病患的资料可发现生活方式或是接触一些环境危险因子的确与特定癌症的发生几率相关。”秦庆亮表示,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所提出的建议,确实可以让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例如,应保持食品多样化、喝酒要适量、避免过多胆固醇、多食用含有足够淀粉和纤维素的食物、维持理想体重、经常运动、不熬夜,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
秦庆亮提醒,对于癌症高风险人群,例如有家族病史,或是身处污染环境的人进行基因检测,可做较深入仔细的检查分析,服用预防药物。确定有癌症相关基因突变的人,可借由预防性的手术,降低癌症机会。
癌症自查症状表
鼻咽癌:鼻塞、鼻涕带少量血液,耳鸣、头痛,口腔粘膜如果发现百斑,或者粘膜皮肤慢性溃疡长时间不愈,要提防癌变。
胃癌:饭后胃区不适,发胀,食欲减退,黑便。
肝癌:食欲明显减退,腹部闷胀,消化不良,有时出现恶心、呕吐;右上腹隐痛。
前列腺癌:男性尿频,夜尿次数多,尿流变细,排尿困难。
食道癌:进食后胸骨闷胀,吞咽不顺畅。
肺癌:久治不愈的咳嗽,偶尔痰中带血丝或者胸闷,特别是烟瘾重者。
乳腺癌:乳房发现硬块,边缘不齐,或者乳头流血水,黄色水样液体。原因不明的无痛性血尿。
宫颈癌:妇女绝经后阴道突然出血。月经血量过多,经期外不规则的阴道出血等。
结肠癌或者直肠癌: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变细,变黑,或者大便带粘液和血。
出现以上症状,不代表患癌,这只是身体发出的一个警醒,请爱惜自己,第一时间就医。
你属这些高危人群吗?
肺癌:40岁以上吸烟的男性以及长期在密闭环境中工作的人往往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乳腺癌:年龄超过40岁,未婚未孕未授乳(喂奶)者,绝经时间超过55岁的妇女,有乳腺癌家族史者往往是乳腺癌的高危人群;
肝癌:重度脂肪肝患者、有肝癌家族史、有长期大量饮酒史者则是肝癌高危人群;
大肠癌:有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的人则是大肠癌的高危人群;
上消化道癌: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胃部疾病的,有家族胃癌病史或家族中有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人则是上消化道癌的高危人群。
最后提醒大家:
①
通过改变生活方式
减少环境致癌物质接触
降低癌症发病率
②
通过饮食控制
避免促进肿瘤的快速发展
③
一旦肿瘤发生
必须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