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编制改革六大变化,动真格!

卫生资格考试

导语:在基层医疗领域,编制制度更是举足轻重,对基层医生来说也有着重要影响。

在我国,编制改革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近些年来,医疗领域的编制制度也在逐步发生着变化。


在基层医疗领域,编制制度更是举足轻重,对基层医生来说也有着重要影响。这一年来,它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又要走向何方呢?下面我们来仔细探讨一下。


整体情况:大医院去编制化,基层医疗机构提高占编率

近年来,为了能加快医疗资源的流动,进行最大化利用,大医院都在逐渐去编制化。去年7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规定在地方现有编制总量内,确定公立医院编制总量,逐步实行备案制。


虽然大部分公立医院还并未大范围推行编制备案制,但这个目标是在逐步推行的,不少新进入的人才都实行编制备案制。


但编制备案制目前仅在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推行,在人才资源紧缺的基层,实行编制备案制还不太现实,在薪资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编制是吸引人才进入的一项有力手段。


如前不久山西省太原市要求2018年年底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编率要达到80%以上,足见编制在基层医疗机构管理当中的重要性。


因此,近年来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在对基层医疗机构编制进行改革之时,都在想办法提高占编率,让基层医疗人才能够留下来。具体操作有以下几点:


全科医生优先有编制,县管乡用、乡管村用

在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 中要求,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核定的编制内要保证全科医生的配备,对本科及以上学历医学毕业生或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要优先安排,简化招聘程序,可采取面试、组织考察等方式公开招聘。


对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到农村基层执业的全科医生,可实行“县管乡用”(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聘用管理、乡镇卫生院使用)。


对经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合格到村卫生室工作的助理全科医生,可实行“乡管村用”(乡镇卫生院聘用管理、村卫生室使用)。


总之,全科医生作为基层“香饽饽”,编制保障必不可少,为了留住人才,在有限的编制名额里一定会留有全科医生的一席之地。


基层编制“新药方”——推广编制池制度

如何能让基层编制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一些地方开出了新药方。


2017年9月14日,《安徽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正式发布,对于公立医院编制管理问题,里面提出了一个词——编制“周转池”。


通过创新公立医院机构编制管理方式,探索建立公立医院编制“周转池”制度,安徽省将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


今年年初,广东省韶关市要求合理核定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并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池”管理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全部实行县招县管镇用。


11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重庆市忠县举办的专题新闻发布会,重庆市忠县人民政府县长江夏在介绍医改工作经验时提到,重庆市忠县建立“县管乡用、乡管村用”的机制,构建“编制池”,调剂编制128个。


以上提到的所谓“周转池”“人才池”“编制池”制度,大体意思是类似的,应该是把基层医疗机构的空编岗位收集起来归到县(市、区)里,都放入到一个“池塘”,然后按照基层所需再把这些编制岗位分配下去,根据每年所需编制岗位数量的不同做动态调整。


这样,使得需要人才的基层医疗机构可以有编可用,让那些长期空编的岗位不被浪费,并且使县域内医疗机构管理能够更加紧密和统一。


建立紧密型医联体,人财物统一管理

今年2月份,原国家卫计委举行发布会,发布会主题为“代表委员谈健康中国建设”。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提出建议,在未来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中,人才方面应该参照云南省的经验,乡村医生采取“县招乡用”的模式,社区医生的编制和身份是县医院的,可以到乡里工作,这样才可以保证社区医生的水平和人才的稳定。


因为如果基层医生是松散的,医联体如何能做到步调一致呢?上传下达,双向转诊这些都无法顺利实现。只有大家栓在“一条绳上”,才能实现更好地管理和分配。


今年5月份安徽省发文,推广县域医共体建设天长模式,实行医保基金按人头总额预算包干支付,实现全省县(市、区)全覆盖;前三批试点县每县至少建成1个人财物统一管理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支持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医共体建设。


简单来说,这一模式的核心是“大小医院一个碗里吃饭”,也就是改变过去市镇村医疗机构各自为政、争夺病人的竞争关系,组建起县域医共体,让资源真正“活”起来,大小医院一个碗里吃饭。


定向生有编有岗

国家对于新招进基层的医学人才,在门槛提高的同时,充分给予了编制保障。


国家明文规定,免费医学生毕业后,应按照入学前签署的定向就业协议,到生源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到,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有关规定与之签订聘用合同,办理相关手续,实行合同管理。


各地方政府在落实此项工作时,都尽力确保在定向医学生毕业后能尽快为其落实协议。


如湖南省发文提出“培养对象毕业后,统一安排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是指乡镇卫生院)工作,确保有编有岗,落实其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障等待遇”。


所以,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留住医学人才,编制是未来基层医学人才的标配,无论是定向生还是其他来源的医学人才,国家都会给予充分保障。


村医转职工,村卫生室与乡镇卫生院合为一体

前阵子甘肃省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工作的通知》引发热议。


2019年3月底前,全省所有村卫生室作为乡镇卫生院的派出机构,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乡镇卫生院与所辖村卫生室为同一法人,村卫生室不再为独立法人单位,只设立负责人。


村卫生室与乡镇卫生院合为一体,实现行政、业务、人员、药械、财务、绩效考核“六统一”为主要内容的乡村一体化管理模式。


所有村医与乡镇卫生院签订聘用劳动合同,身份由个体转变为乡镇卫生院临聘职工,即乡聘村用。


虽然只是临聘,但也代表村医终于不再是农民身份,转为卫生院职工,村卫生室与卫生院合为一体,村卫生室变为卫生院派出机构,在各方面实行统一管理。


这样一来,村医的五险一金以及养老就都有了制度保障,可以说是基层医疗制度改革的一大进步。


拥有执业助理及以上资格的优先入编

不难发现,对于基层在岗医生入编机制,多地发文当中都有这样一句话:取得执业助理及以上执业资格的在岗村医,在乡镇卫生院招考正式在编工作人员时给予优先录用。


包括上文提到的甘肃省文件,也提到了“对在村卫生室工作年限较长、业务水平高、群众反映好且取得执业助理及以上执业资格的在岗村医,在乡镇卫生院招考正式在编工作人员时给予适当加分,优先录用。”


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的身份,将是基层是除全科医生以外的另一“香饽饽”。


在今后,执业资格证书在基层将不再是废纸一张,而是基层医生的敲门砖,入编、晋升、加薪,都优先给予。


综上,从总体来看,不同于大医院推行的编制备案制,基于基层医疗机构的目前情况,提高占编率是留住基层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医联体、实施分级诊疗不可或缺的制度保障,但在运用时会更加灵活,使编制制度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更好地留住优质医疗资源和人才。


来源:基层医师公社

温馨提醒


公众号改版后

很多考生朋友找不到我们了

为了方便大家更快地找到我们

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和学习资料

您可以按照下面的方式 

星我们

安卓手机用户,

请点击“置顶公众号”

苹果手机用户请按照下方提示设置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