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日记 | 职业生涯曾奋战非典一线,值了!
他从小就梦想着当一名医生
一名外科医生
然而命运阴错阳差
偏偏让他与内科结缘
31年过去了
他早已从骨子里深深爱上了这个职业
无怨无悔
……
他叫孙权,是吉林省肝胆病医院十一疗区(母婴阻断疗区)主任、主任医师。1987年毕业于吉林医学院,也是在这一年,他正式到长春市传染病院(吉林省肝胆病医院的前身)工作。
选择从医,多半原因是因为他从小体弱多病。当时的想法很简单,觉得当了医生之后,就能学到更多的医疗知识,既能为患者看病,也能让自己和家人的身体更健康。
孙权最初的愿望是当一名外科医生,可是偏偏却被分配去内科工作。他坦言,最初是不太情愿的,可是就在他参加工作不久发生的一件事,让他深深意识到了这个职业的责任与使命。
孙权介绍,1987年到1989年期间,全国卫生防疫工作形势非常严峻。儿童流脑大规模爆发,狂犬病、乙脑、痢疾导致了无数患者死亡。
那时候狂犬疫苗特别稀少,想打疫苗得排队去买。有一天晚上他值夜班,一个十多岁的狂犬病患者被紧急送到医院抢救。
他清楚地记得那天下着大雪,孩子的父母一路顶着风雪,一进屋就给医生跪下了。但是即便这样,还是没能挽救孩子的性命。
这件事给了他很大的触动,也让他深深地感到自己从事的这个职业与生命紧密相连,“既然做了,就要把它做好。”
在孙权的家里有一个刻着白求恩头像的奖杯。那是2003年,他参加抗击非典的战疫后被吉林省卫生厅(吉林省卫健委前身)授予“白求恩式先进工作者”。每当看到它,孙权的心里都会油然升起一股自豪感。
2003年“非典”被看作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当时孙权主动请缨,进入抗击非典第一线。孙权介绍说,他是第二批进入疫区的医护人员,那时候非典病人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他们在疫区需要全面防护,每天去病房查房,观察病人的病情、确定治疗方案。
“有的重患上厕所起不来,需要我们把他们抬到床上。”在这样危急的环境下,孙权在疫区坚持了整整7天。
他坦言当时的心情就像上战场的士兵一样,并不害怕,这种最危险的时候,也是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时候,职业生涯中有机会参与这样的救治经历,值了。
30多年的从医路上,孙权与患者之间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患者眼中,他水平高,心眼好,是一名非常值得信赖的医生。
曾经有一位老年患者,老家在黑龙江,当地被诊断为肿瘤,来就诊时身体非常消瘦,吃不下东西。老人的儿子特别着急,一心想把老人的病看好。孙权和几位专家会诊之后,发现不是肿瘤而是胆管结石,并很快经过胃镜处理取石成功,老人直到现在身体都特别健康,打那之后,身边的亲戚朋友得了肝胆方面的疾病,都大老远来找孙权。
还有一位桦甸来的肝硬化患者,伴有脾栓塞、脾脓肿。每天孙权与患者的主治医生用盐水为患者冲洗,足足冲洗三个多月,最终患者痊愈出院。
住院期间患者因糖尿病去其他医院就诊时,不慎把钱包丢失,孙权组织疗区的医护人员为患者捐款,让患者很暖心。患者出院后,每当病情有变化时都会来他这就诊,几乎成了一家人。
孙权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深深地爱上了他所从事的专业。“肝病太复杂,其中的学问也很深奥,现在肝病发病率这么高,真希望能在更深的领域进行探索,有更深的造诣,为更多患者的健康服务。”
长按识别二维码
长春市卫生计生委宣传处
电话:0431-84692117
邮箱:ccwjwxc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