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药价格翻倍!多款常用药大涨价,原因竟是……

连锁药店

药确实贵了,就拿这盒三九感冒灵来说吧,以前也就10块钱左右,现在17元。”家住北京西城区的张洁买完药往家走。

感冒发烧、消炎止痛,日常生活中,身体时常会出一些小毛病,跑药店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事。

如果你经常买药,很可能发现很多药甚至保健品都已经涨价了。在北京西城区,不止一个药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很多常用药迎来了调价。

大批药,涨价了!感冒药翻倍涨...

疯狂的药价

最近,抖音上有个段子特别火,“天气冷了,本来想买一件羽绒服,但要一千多,再想想,感冒药才十几块,还是买感冒药划算一点…”

别开玩笑了,感冒药,你也吃不起了!感冒药虽然才十几块,但如果没羽绒服,有可能这个冬天你都得吃感冒药,其次,感冒药都在涨价,那些便宜的感冒药基本买不到了。

就在昨天(12月24日),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今年以来,已有多款知名的OTC中成药上调了价格,如三九胃泰、黄连上清片强力枇杷露等产品都有提价现象。其中,多种感冒药零售价翻倍涨!

家住北京西城区的张洁表示,“药确实贵了,就拿这盒三九感冒灵来说吧,以前也就10块钱左右,现在17元。”

“现在很多药都涨价了,有的感冒药涨了近一倍!”北京西城区一家药店的工作人员张娟说,例如某品牌的感冒灵,以前卖9块多,现在则卖17元。 

而在北京丰台区的一家药店,上述品牌感冒灵更是卖到20元。

感冒药都要涨价

早前,据《医药经济报》报道,某大型药企的采购人员透露:“现在,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原料药报价,已从去年底的260~280元/公斤,涨至1.5万元/公斤,足足上涨了50倍。”

而这些原料药的上涨,将直接影响到药店大批感冒药。

据悉,马来酸氯苯那敏原料药制剂有片剂、注射剂,俗名“扑尔敏”,主要用于鼻炎、皮肤黏膜过敏及缓解流泪、打喷嚏、流涕等感冒症状。

且含有“扑尔敏”的药品很多,据总局数据库查询,含“马来酸氯苯那敏”的药品批文有2112个。都是用量非常大的药品,如小儿氨酚黄那敏、美敏伪麻口服溶液、咳特灵胶囊、鼻炎片等。

不出意外,这些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的药品都会相应的涨价。

谈到这里,希望大家还是买一件羽绒服,别感冒了!!!!!!从不穿羽绒服的小编,这个冬天,也不得不买了一件了…

还有药品要涨价

这还没完,还有许多药品要涨价。

12月24日,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局官网发布公告称,近期收到14家的15个药品因生产线改造、成本上涨等原因,已无法保障我省医疗机构的正常供应,申请暂停或撤销中标挂网资格。

从公告来看,15个药品不能正常供应是因为生产线改造、成本上涨等原因。正常情况下,要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方案就是提价。

另外,每次药品涨价,背锅的好像都是原料药。其实不然,原料药上涨或是噱头。

药价上涨赖环保?

关于家庭常用中成药涨价的原因,如兰州佛慈制药一样,很多企业都会把原因归结到成本上涨。

目前新版GMP(一套适用于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已经施行,为了达到相关规定要求,药品生产厂家需要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改造升级,这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行业监管也在不断升级。2017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和“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其中明确提出全面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同时,监管部门对中药材质量监管趋于严格,抽检和跟踪成为常态。中成药生产企业倾向于购买更加品质更好的药材、甚至自建生产基地,这使得药材质量提升的同时,在需求充足的情况下,价格也随之上涨。

包装材料和运输等成本都有所提高,人力成本显著增加。”也是很多药企提出涨价的理由,与西药相比,中成药的生产加工环节更为复杂,中草药的种植、提纯和研制,需要大量的人工。

值得一提的还有困扰很多药企的环保问题。

气味难闻、污染环境是很多人对于药厂的印象。

居住在药厂周边小区的李玲说,“因为药厂的缘故,小区的房价都比市里其他地方低很多。”

随着国家对制药环保问题日益重视,为了达到环保要求,不少药企斥巨资进行改造,一些药企面临关停、兼并的局面。

据《2017年度食品药品监管统计年报》,截至2017年11月底,全国共有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4376家。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国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是5065家。

官方曾解释是,生产企业许可证换证期间,一些企业由于未通过GMP认证,暂不具备换证条件而暂缓换证。

药厂数量的减少,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药品的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下降,推动了药品价格上涨。

北京双鹭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亚军曾表示,近年来受到环保以及工艺改造等因素影响,包括江苏等一些发达省份,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关停外迁现象较为频繁。这使得国内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兼并重组日益频繁,个别企业因此取得了对某些原料药生产的垄断地位,并借机提价。

制剂企业备受牵制

原料药生产垄断会严重牵制制剂市场。

根据原料药对制剂生产厂商的对应比例抽样调查结果,一家原料药企业最多对应169家制剂企业。

国家发改委价监局副局长李青曾介绍,我国1500种化学原料药中,50种原料药仅一家企业取得审批资格可以生产,44种原料药仅两家企业可以生产,40种原料药仅3家可以生产。

原材料一旦价格上涨或断供,就会影响下游企业的生产。

近日,有自称左卡尼汀注射液生产厂家员工在网络上发布公开举报信称,东北制药为提高自家制剂出厂价格,原料药左卡尼汀从涨价10倍到高价也断供。

东北制药在回复媒体采访时表示,药品确实有涨价,但没有暂停对外供应。据悉,东北制药是目前为止唯一符合药用标准的原料药供应企业。

“现在原材料垄断已经成为一种风气,有些原材料价格上涨达七八十倍,这些费用都会转嫁到医保费用和患者支付上,把制剂企业也坑了。”北京鼎臣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史立臣透露。

这样的情况下,制剂企业只能选择提高药品价格或停止生产止损。

2015年6月1日起,中国取消了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企业有了更多定价权限,影响药品价格。

11月6日,辽宁省发布易短缺药品2018年第三号预警预报。根据公布的信息,15个药品企业自述由于原料、企业生产线改造等原因而造成产能不足;6个药品企业自述由于采购不到原料而停产;2个药品以原料药价格上涨、中标价格低为由不能正常供应。

太极集团此前就表示,鉴于今年霍香正气口服液主要原料苍术等原、辅、包材价格持续上涨,为缓解公司成本持续上升压力做出涨价决定。

监管层在行动

“人吃五谷杂粮,焉能不得病”,药是人们生病时的必需品,它的涨价也会影响到很多患者的用药。

为了抑制药价上涨,让患者吃上便宜药、放心药,监管层去年底就已开始行动。

12月份,成都华邑药用辅料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金山制药有限公司、广东台山新宁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三家冰醋酸原料药生产企业因实施垄断行为被处罚1283万元,就给很多药企敲响了警钟。

去年,官方曾发布的《短缺药品和原料药经营者价格行为指南》明确,相关经营者不得就短缺药品和原料药实施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等违反《价格法》的行为。

2017年12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还公布了《原料药、药用辅料及药包材与药品制剂共同审评审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原料药不再单独核发批准文号,而是由制剂生产企业单独找原料药企业,对应生产制剂所需的原料药,审批中原料药实行与制剂关联审批的办法,以此缓解原料药垄断涨价的情况。

2018年,随着新一轮医药降费窗口期开启,稳定药品价格方面的政策也开始出台。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就审议通过了《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

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常峰认为,这种采购模式,有利于激励企业加大创新药的研发力度,开展规模经营,降低成本,对于提升医药产业集中度,提升行业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作者:谢艺观)

1.医保药店注意:非药品,全国下架!

2.北京打响第一枪,大批药店倒下了

3.谢子龙:药店“三强监管”时代来临——药监、医保、税务!

4.2019!医保药店成重点监管对象,非药品全要下架……


免责声明:来源于连锁药店网转自中国新闻网、药店经理人,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