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药】“天然抗生素”蒲公英颗粒
“天然抗生素”蒲公英颗粒
说起“蒲公英”来,有一个动听的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十六岁的大姑娘患了乳痈,乳房又红又肿,疼痛难忍。但她羞于开口,只好强忍着。这事被她母亲知道了。当时是封建社会,她母亲缺乏知识,从未听说过大姑娘会患乳痈,以为女儿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姑娘见母亲怀疑自己的贞节,又羞又气,更无脸见人,便横下一条心,在夜晚偷偷逃出家园投河自尽。事有凑巧,当时河边有一渔船,上有一个蒲姓老公和女儿小英正在月光下撒网捕鱼。他们救起了姑娘,问清了投河的根由。第二天,小英按照父亲的指点,从山上挖了一种小草,翠绿的披针形叶,上被白色丝状毛,边缘呈锯齿状,顶端长着一个松散的白绒球,风一吹,就分离开来,飘浮空中,活像一个个降落伞。小英采回了这种小草,洗净后捣烂成泥,敷在姑娘的乳痈上,不几天就霍然而愈。以后,姑娘将这草带回家园栽种,乡亲们谁患上此病都来找这位姑娘。为了纪念渔家父女,便叫这种野草为“蒲公英”,简称“公英”。
这一故事在云南民间广为流传。有经验的老奶奶会用它来治乳痈(早期局部红肿坚实,脓肿尚未形成)。他们把新鲜的蒲公英采来,捣烂,加入少许红糖后,外敷患处;或用蒲公英,加少许食盐,捣烂,外敷,效果也不错。
这一不起眼的小草,做成中成药颗粒,就是 “蒲公英颗粒”。大家别小看方中只有“蒲公英”一味药,它可是治疗乳痈(急性乳腺炎)的良药,素有“天然抗生素”之称。
蒲公英颗粒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八册,其功能主治为:“清热消炎。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疖肿。”
“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是西医名称,是指呼吸道遭受细菌感染,致使咽喉、鼻腔、扁桃体等充血、肿大或发炎。中医辨证,可见的症状常常为吞咽困难,有堵塞感,咽喉鲜红,喉结红肿,表面有黄白色浓点或黄白色伪膜,并伴有发热、口渴、头疼、溲赤、便秘、舌苔黄、脉数等症状。
“疖肿”为中医名称,是痈疽的一种。清代的《医宗金鉴·痈疽总论歌》曰:“痈疽原为火毒生。”火毒引起疖肿。中医认为,人的机体感受热(火)邪,会出现各种病症。例如,风热上扰可见头痛、耳鸣、咽喉红肿疼痛;阳明火盛可见牙痛,齿龈红肿等症状,即常说“火牙”;火热之邪入于血分,可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形成阳性疮疡痈肿,即这里的“疖肿”;肝气不疏,胃中积热,肝胃火盛,可致乳房局部红肿热痛,即上述“乳痈”。疖肿,西医解释说,是一种化脓性毛囊及毛囊深部周围组织的感染。可能由细菌感染、空气或食物过敏、垃圾食物、伤口感染、血液中毒或甲状腺疾病等因素引起。
现代研究揭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和疖肿,多为外感病毒或细菌引起的,加上自身防御能力削弱,以至酿成病灾。
蒲公英就是用来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蒲公英味苦、甘,性寒。苦,则外泄散滞,寒能清热,甘以解毒。故蒲公英善治内外痈肿、疮疡。被广泛用于热毒之证,一切痈肿、疮毒、痄腮、喉痹都用它。妇科上,则用来疏郁通乳,或治乳痈。
药物学显示,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蒲公英同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
蒲公英颗粒采用蒲公英药材加入少许蔗糖制成,便于服用和携带。目前,它被列为柜台药,购买方便。有的患者称它是“清热消炎的良药”。
清热消炎。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疖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