肽吸收的影响因素及其营养作用

《中国饲料》 王岗[1];卢德勋[1];敖明[1];陈志敏[2]
摘要:
近年来,对蛋白质消化吸收利用的认识,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发现,肽吸收的特点与氨基酸混合物的吸收特点有很大的不同,小肠粘膜对以肽形式存在的氨基酸,其吸收速度比以混合游离氨基酸形式存在的氨基酸吸收速度更快,肽的吸收与氨基酸的吸收之间不存在竞争,而存在两种相互独立的转运机制。此外对反刍动物而言,瘤胃和瓣胃是其肽吸收的主要位点。本文就肽吸收的影响因素及肽对动物的营养作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肽吸收的特点   Newey和Smyth (1959, 1960)首次提出了肽可被完整吸收的观点,证实了完整双甘肽的转运。以后一些研究者相继报道,小肽(主要是二肽和三肽)和氨基酸的吸收,存在两种相互独立的转运机制。游离氨基酸的肠细胞主动转运有四类系统:中性、碱性、酸性和亚氨基酸。它们是逆浓度梯度转运,通过不同的Na+泵或非Na+泵系统进行。小肽也是逆浓度梯度转运,主要依赖H+浓度或Ca2+离子浓度转运。小肽转运系统具有转运速度快、耗能低、不易饱和等特点,而氨基酸则吸收慢,载体易饱和,吸收时耗能高。 2 肽吸收的影响因素   蛋白质的消化和消化产物的吸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2.1 蛋白质的品质 蛋白质进入消化道后在许多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羧肽酶A、羧肽酶B、氨肽酶、二肽酶)的共同作用下水解成小肽和游离氨基酸。研究表明,小肽和游离氨基酸的释放量及比例与蛋白质的品质有关。Savoie等(1987)对19种动、植物性(豆科、谷物)蛋白质进行体外消化试验,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作用下,动物性蛋白质释出的肽与游离氨基酸的比例高,豆科蛋白次之,而谷物蛋白质的释放量最低。Sklan和Huuitz(1980)发现,采食酪蛋白的鸡,某些肠段的小肽量�
反刍动物 , 肽吸收 , 蛋白质品质 , 日糖营养水平 , 氨基酸残基构型 , 保护剂 , 营养作用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