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干预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的疗效及对血嗜酸性粒细胞和免疫球蛋白E的影响

《中国医药导报》 周娇妹[1];林建军[1];徐勇[1];樊慧苏[1];吕建飞[1];雷后兴[1];胡丽娅[1];黄淑美[2];付小丽[1]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因素干预对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的疗效及对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和免疫球蛋白E(IgE)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9年6月~2012年8月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儿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27例、干预Ⅰ组28例、干预Ⅱ组32例、干预Ⅲ组35例.四组治疗包括常规的抗病毒、抗感染、解痉、平喘、必要时吸痰等对症治疗.临床治愈后,对照组无干预措施;干预Ⅰ组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1次/d,疗程1个月;干预Ⅱ组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1次/d,睡前口服,疗程3个月;干预Ⅲ组在干预Ⅰ组和干预Ⅱ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液口服,1支/次,1次/d,疗程2个月.随访1年,记录各组喘息次数及哮喘发生情况,同时监测血清总IgE和EOS计数的变化.结果 6、1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于预Ⅰ、Ⅱ、Ⅲ组的喘息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哮喘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其中随访12个月,干预Ⅲ组喘息次数[(0.8±0.3)次]低于干预Ⅰ组[(1.7±0.4)次]、干预Ⅱ组[(1.6±0.3)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8,2.93,P<0.05),干预Ⅲ组哮喘发生率(11.42%)低于干预Ⅰ组(32.14%)、干预Ⅱ组(21.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75,3.88,P<0.05).干预Ⅰ、Ⅱ、Ⅲ组血清总IgE低于对照组(均P<0.05),且干预Ⅲ组低于干预Ⅰ、干预Ⅱ组(均P< 0.05),其中随访12个月,干预Ⅰ、Ⅱ、Ⅲ组血清总IgE[(123.55±122.43)、(126.69±95.81)、(65.30±68.20) μg/L]明显低于治疗前[(290.21±122.12)、(291.10±142.25)、(286.20±152.10)μg/L],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3.40,3.62,5.32,均P<0.01);对照组随访前后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6,P>0.05).EOS计数干预后有下降,仅干预Ⅲ组随访6、12个月[(0.34±0.11)×10^9/L、(0.29±0.07)×10^9/L]低于治疗前[(0.5
毛细支气管炎 , 布地奈德 , 孟鲁司特 , 匹多莫德 , 免疫球蛋白E , 嗜酸性粒细胞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