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胁迫下枇杷幼果种子膜脂过氧化、保护酶活性及显微结构的变化

《广西植物》 赖静[1];杨伟[2];龚荣高[1,2];石佳佳[1];郑云锋[1];陈仲刚[1]
摘要: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开花结果正值冬季低温期,易受低温影响,因此寒害成为抑制枇杷健康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种子作为产生多种内源激素的中心,其健康程度与枇杷果实正常发育息息相关.该研究以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柏合镇的‘早钟六号’枇杷幼果种子为材料,经不同低温(6、3、0、-3℃)胁迫不同时间(12、24、36、48 h)后,对其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变化进行测定以及细胞解剖结构分析,旨在探究枇杷幼果种子抗寒机制,为提高四川地区枇杷抗寒栽培新技术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枇杷幼果种子相对电导率及 MDA 含量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整体呈上升趋势;保护酶SOD、CAT活性在低温胁迫前期不同程度升高,至某个低温后呈下降趋势;而POD活性总体呈升-降-升趋势;相对电导率、MDA 含量SOD活性、CAT活性、POD活性的变化临界温度均为6℃,胁迫临界时间分别为12、24、48、36 h,而MDA含量变化临界温度为3℃,胁迫临界时间为36 h;显微结构表明枇杷幼果种子6℃低温开始受冻,最先受冻部位为种皮,其次为种胚真叶原始体或真叶,最后到细胞破裂,说明枇杷幼果种子随着处理温度降低,细胞结构受损越严重.综上,枇杷幼果种子受冻临界温度为6℃,受冻临界时间为12 h.
种子 , 低温胁迫 , 膜脂过氧化 , 保护酶 , 显微结构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