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PRD05孔的高分辨率介形类记录与晚第四纪古环境重建

《古地理学报》 刘春莲[1,2];Franz T Fursich[3];董艺辛[1];车晓光[1];陈亮[1];庄畅[1]
摘要:
对珠江三角洲西江河口附近PRD05孔(113°11′02″E,22°31′24″N)的岩性和介形类的高分辨率分析表明,受海平面变化和河流作用的影响,研究区晚第四纪经历了多次环境变化。26600aBP以前为河流环境,底部为河道沙砾沉积,随后水动力条件减弱,发育河漫滩沉积。26600—13400aBP前期发育泛滥平原相沉积,后期受末次冰期的影响,本区暴露地表遭受风化剥蚀,泛滥平原相沉积的上部风化成杂色黏土。珠江口地区冰后期海侵应开始于约13400aBP。13400—9000aBP为海侵初期,本区形成沼泽相沉积。9000—4850aBP为全新世大海侵时期,本区为持续的河口海湾环境,发育以海相—半咸水型为主的介形类动物群,发生了3次小规模的海平面波动,导致水体条件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介形类动物群的组成和丰度。最大海侵发生于7500—7140aBP之间,PRD05孔主要介形类属种的丰度在这一阶段达到全新世最大值。4850aBP以来为持续海退期,河流作用增强,本区逐渐转变为上三角洲平原环境。
珠江三角洲 , 介形类 , 高分辨率 , 晚第四纪 , 古环境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