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金线鱼、深水金线鱼与日本金线鱼矢耳石形态识别的初步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侯刚[1,2];冯波[1,2];颜云榕[1,2];卢伙胜[1,2];吴仁协[1]
摘要:
采用2010年1-9月采自北部湾及邻近海域流刺网渔获的54尾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Houttuyn,1782))、71尾深水金线鱼(Nemipterus bathybius Snyder,1911)和65尾日本金线鱼(Nemipterus ja ponicus(Bloch,1791))耳石样本,进行了椭圆傅立叶分析。耳石轮廓经图像处理后进行灰阶转换和二值化处理,消除噪点,然后解析为椭圆傅立叶标码(EFDs)。采用77个EFD系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来区分3种金线鱼的耳石。结果表明,日本金线鱼幼鱼和成鱼耳石在性成熟前后存在显著的体长效应(P〈0.05),金线鱼和深水金线鱼则体长效应不显著(P〉0.05)。因此在耳石椭圆傅立叶分析中,日本金线鱼采用性成熟个体样本,金线鱼和深水金线鱼采用全部样本。主成分分析中,第1、第2和第3主成分,分别解释了总变异的65.1%,15.3%和5.3%,可以将3种金线鱼耳石区分开来。EFD系数的逐步判别分析中,3种鱼的平均正判率达98.6%;交互验证结果显示,3种鱼的平均正判率达97.9%,这表明耳石椭圆傅立叶分析可以作为鱼种识别的有效工具。
深水金线鱼 , 金线鱼 , 日本金线鱼 , 椭圆傅立叶分析 , 种类识别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