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普定喀斯特次生林乔灌层地上生物量

《植物生态学报》 刘长成[1,2];魏雅芬[1,2];刘玉国[1,2];郭柯[1]
摘要:
生物量是植物群落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是研究生态系统基本过程和功能的重要参数。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地次生林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其生境特殊,乔灌层种类繁杂且生长形态多样,物种间体积质量密度差异悬殊,生物量测定极为困难。所以,有关其生物量的基础资料极为缺乏。该文根据对普定喀斯特生态站的窄叶石栎(Lithocarpusconfinis)+云南鼠刺(Iteayunnanensis)林、圆果化香(Platycaryalongipes)+云南鼠刺林、圆果化香+槲栎(Quercusaliena)林3个主要次生森林类型的样地调查资料,采用样木回归模型法和收获法,研究了群落乔灌层地上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利用172株样木数据建立了圆果化香、窄叶石栎、云南鼠刺、刺楸(Kalopanaxseptemlobus)、安顺润楠(MachiluscavalerieO、槲栎、香叶树∞inderacommunis)、川钓樟(Linderapulcherrfmdvarhemsleyana)、异叶鼠李(Rhamnusheterophylla)、倒卵叶旌节花(Stachyurusobovatus)、薄叶鼠李(Rhamnusleptophylla)、贵州花椒(Zanthoxylumesquirolii)、竹叶椒(Zanthoxylumplanispinure)、铁仔(Myrsineafricana)和刺异叶花椒(ZanthoxylumdimorphophyllumVaT.印拥帕lium)15个主要树种的分种生物量回归模型。同时,利用这些样木建立了3个不同胸径(D)组(D〈1cm、1cm≤D≤5cm和D〉5cnl)的生物量回归模型。通过进一步分种和分组的计算得出:这3个次生乔木林的乔灌层地上生物量分别为85.6×10^3、65.3×10^3和115.2×10^3kg·hm^-2;层次分配上,3个样地的乔木层地上生物量占绝对优势,分别约占乔灌层地上生物量的98.5%、96.6%和99.0%;径级分配上,3个样地的生物量主要集中在大径级(D≥10cm)的个体上;物种分配上,3个样地的生物量排序前10位的物种分别约占乔灌层地上生物量的99.3%、97.3%和99.0%,并集中分配�
生物量 , 回归模型 , 生物量分配 , 喀斯特森林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