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血管内超声不但能精确地判断血管壁是否存在病变以及病变性质,也能准确地对血管功能进行直观地观察。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能否用于药物干预所致血管变化的评估。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6—03/09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导管室完成。
材料:25只新西兰大耳白兔,体质量2.5~3.5kg,麻醉后分别分离和穿刺股动脉及颈总动脉,置入5F鞘管。
方法:将颈动脉处鞘管接压力换能器,在多导生理记录仪上监测血压及心电图。在X射线透视下,自股动脉处鞘管尾端插入20MHz超声导管至腹主动脉或胸主动脉处。稳定后,分别以2mL/kg自耳缘静脉给予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硝酸甘油,罂粟碱,在1min内推注完毕,而三磷酸腺苷给予“弹丸”注射。若血压和心率能够恢复至基线水平,则动物均给与上述药物。若血压和心率不能够恢复至基线水平,则停止药物的进一步应用,实验结束。每次给药前均使血压和心率恢复至接近基线水平。
主要观察指标:推注过程中记录超声影像以及血压,心电图变化。回放超声影像,观察并测量血管直径及面积变化。
结果:血管内超声可见兔大弹性血管管径及管腔面积减小时,血压随之下降。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硝酸甘油、罂粟碱以及三磷酸腺苷均可引起血管缩小,血压下降,与基础状态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
结论:血管内超声能够非常直观形象地观察血管对各种药物的反应,尤其是血管活性药物对血管的作用,因而血管内超声可以用来筛选血管活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