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对拐棍竹无性系种群生态的影响

《竹子研究汇刊》 周世强[1];黄金燕[1];严啸[1];李仁贵[1];刘巅[1];黄炎[1];李德生[1];张和民[1]
摘要:
地震的显性影响直观和显著,而隐性作用则难以观察和获取.为了探究在没有明显地震损毁的情况下,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对大熊猫主食竹繁殖更新和生长发育等生态习性的影响,应用固定样方法、定位观察法和非破坏性重量估测法,连续研究了地震前后(2003 ~2011)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内拐棍竹无性系种群的更新动态、生长发育特征、径级分布规律和生物量结构.结果表明,地震前后拐棍竹无性系种群的新笋萌发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显示出该种群具有对地震很好的应变力和恢复力;但整个种群数量处于逐渐递降趋势,这与拐棍竹无性系种群接近于开花枯死期的生命周期有关.从拐棍竹现存植株个体和无性系种群的地径和株高生长、径级分布格局和生物量结构分析,地震主要作用于次年(2009)和第三年(2010)的竹笋生长(P<0.01),且对幼竹和成竹,以及整个种群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从而,验证了在没有受到地震直接毁坏的情况下,大熊猫主食竹与野生大熊猫种群一样,由于经过长期的生存进化,历史上经受过无数次大小地震的波及,其种群已具有自我修复能力,能较快地恢复到正常的和自然的动态发展状态的假设.
汶川地震 , 大熊猫(Ailuropoda , melanoleuca) , 拐棍竹(Fargesia , robusta) , 无性系 , 种群生态 , 卧龙自然保护区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