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1998—1999年流行的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的分型研究

《病毒学报》 方肇寅[1];齐锦[1];杨辉[1];王承训[2];叶青[3];马莉[4];唐景裕[5];何爱华[6];杜曾庆[7];谢健屏[8];卢亦愚[9];吴海燕[10];章菁[1];林思恩[1];谢华萍[1]
摘要:
轮状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根据病毒外壳蛋白VP4和VP7抗原性的不同可区分为不同型:P(VP4,proteasesensitive)型和G(VP7,glycoprotein)型。1998~1999年在中国8个城市(长春、秦皇岛、北京、杭州、福州、广州、成都、昆明)采集了急性腹泻患儿的1093份非细菌性腹泻粪便标本,先进行A组轮状病毒(HRV)的筛选,其中阳性标本433份(39.6%),电泳型长型占优势(96%)。对HRV标本,再利用血清型特异的MAbELISA和/或RT-PCR进行G分型。结果表明,在1998~1999年,在上述8城市非细菌性腹泻流行季节,以HRVG1型为主要流行株,占阳性总数的83.4%,其次为G3(12.0%)、G4(3.5%)和G2(3.2%)。此外,有3份(0.7%)HRV标本未能分型,12(2.8%)份标本为混合感染。还结合1982~1996年全国12个地区1382份HRV标本的分型资料,分析了我国HRVG血清型的流行规律。实验中又抽样选取了124份G型HRV标本,用RT-PCR进行P分型,其中P[8]型76份(61.3%),P[4]型14份(11.3%),P[6]型12份(9.7%),P[9]型8份(6.4%)。另外15份(12.1%)未能分出P型,有待进一步检定。实验中HRV分离株除了常见的P[8]G1(51.4%)、P[4]G2(4.6%)毒株外,还检测到P[8]G3(11.0%)、P[8]G4(6.4%)和其它较少见的病毒型。以上结果为我国轮状病毒疫苗的应用和开发提供了较系统、清晰的流行病学背景资料。
轮状病毒 , 血清型 , 基因型 , 急性腹泻 , 婴幼儿腹泻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