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戊肝病毒的克隆和部分序列分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王佑春;张华远;蓝海云;辜文洁;林京香;吴星;李河民
摘要:
目的 研究乙肝病毒“a”决定簇129Leu变异株免疫原性低下的机理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用野毒株质粒DNA(p3.8Ⅱ)及用p3.8Ⅱ组建的129Leu、129His、145Arg(分别称为p3.8Ⅱ 129L、p3.8Ⅱ 129H 、p3.8Ⅱ 145R)重组质粒DNA转染HepG2细胞,检测转染细胞上清HBsAg、HBeAg水平及胞内HBV复制情况。以重组质粒DNA免疫BALB/c及C57BL/6鼠,比较各重组质粒DNA免疫鼠后诱生的抗体水平及脾细胞特异性IFN-γ水平。对各重组质粒DNA表达S基因“a“决定簇作亲/疏水性分析。在134例HBs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中用PCR-SSCP筛选后测序方法,寻找“a”决定簇变异株。 结果p3.8Ⅱ 129L重组质粒免疫鼠血清的抗-HBs效价与脾细胞诱生的IFN-γ在2种品系鼠中均低于野毒型或p3.8Ⅱ 129H免疫鼠(P<0.05)。在134名HBsAg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仅有9/134(6.9%)出现“a”决定簇氨基酸变异,但其中1例为129Leu变异。 结论 129Leu变异株的T、B细胞免疫原性低下主要是由于该氨基酸变为亮氨酸所致,可能与该位点变为亮氨酸后疏水性增高有关。该变异株检出率虽然不高,但确实存在于慢性乙肝患者中。
戊型肝炎病毒 , 基因型 , 聚合酶链反应 , 基因克隆 , 序列分析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