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样抗凝物质对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金艳慧[1];王明山[1];杨丽红[1];虞丹丹[1];张卓[1];谢耀盛[1]
摘要:
目的:探讨狼疮样抗凝物质(LA)与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凝血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血浆蝰蛇毒时间测定170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LA比值,其中肾病综合征患者29例(NS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38例(CGN组)、慢性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患者40例(CRC组)、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患者31例(CRD组)、慢性肾功能衰竭期患者32例(CRF组),同时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D-D)及凝固法测定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与3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及各组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RC组LA比值(1.05±0.06)、D-D(0.96±0.29)、FIB(3.36±0.92),CRD组LA比值(1.12±0.08)、D-D(1.51±0.62)、FIB(4.01±1.03),CRF组LA比值(1.18±0.09)、D-D(2.63±1.20)、FIB(4.75±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Р均〈0.05),以CRF组的上述各参数变化最为显著;CGN组LA比值(1.07±0.06)、D-D(1.21±0.55)、FIB(3.32±0.85)、PT(13.2±0.8),NS组LA比值(1.13±0.09)、D-D(2.53±1.10)、FIB(5.19±1.93)、PT(12.5±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Р均〈0.05);慢性肾脏疾病各组的LA比值、D-D和FIB含量与对照组LA比值(1.00±0.05)、D-D(0.39±0.10)、FIB(2.95±0.59)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Р均〈0.05)。结论: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体内凝血功能的紊乱表现随着病情的加重越明显,且LA比值的增加与高凝状态及病变严重性相平行,LA可能是引起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体内血液凝固性增高的原因之一。
肾脏疾病 , 狼疮凝固抑制物 , 血液凝固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