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缺血性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由于肠道供血不足和回流受阻导致肠壁缺血性损伤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病变[1]。轻者表现为可逆性肠绞痛或局灶性缺血性肠炎,重者则会发生肠坏疽、穿孔,甚至急性肠梗死[2]。1963年Boley首次提出该病具有肠缺血损伤的可逆性,1966年Marston将其命名为"IC"。缺血性肠炎好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心、脑血管病发病率的上升及现代诊疗手段的发展,特别是内镜及血管介入技术的普及和临床经验的不断完善,表现为胃肠道缺血性损伤的缺mL性肠炎逐步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