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压力敏感性周围神经病20例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征

《上海医学》 周夏俊[1];张敏敏[1];刘黔云[2];管阳太[1]
摘要:
目的通过分段神经电生理检查,研究遗传性压力敏感性周围神经病(HNPP)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收集符合HNPP诊断标准的发病者(发病组)和无临床症状者(无症状组)各10例(合并为HNPP组),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CIDP)患者(CIDP组)16例,腓骨肌萎缩症(CMT)1A型患者(cMTlA组)12例,腕管综合征(CATS)患者(CATS组)23例,肘管综合征(CUTS)患者(CuTS组)18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25例,检测所有受试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的常规神经传导,计算远端潜伏期指数(Tu)和近端/中段改良F波比值[MFR(P/M)]。结果发病组与无症状组的临床表现和神经电生理特征相似。正常对照组中正中神经与尺神经间TLI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而腓总神经的TLI值显著高于同组其他神经(P值均d0.01)。发病组和无症状组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TLI值分别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相同神经(P值均〈O.05),发病组与无症状组间各神经TLI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NPP组和CaTS组正中神经的TLI值均显著低于其他组的相同神经(P值均〈0.01),且CaTS组显著低于HNPP组(P=0.04)。HNPP组尺神经的TLI值显著低于其他组的相同神经(P值均〈0.05),其他组间尺神经TLI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NPP组与CuTS组间尺神经MFR(P/M)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HNPP不仅以神经卡压、周围神经病背景为特征,更是以远端损害突出为表现的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这种损害可能不是由神经卡压继发的,HNPP的腕部损害存在自愈倾向。
遗传性压力敏感性周围神经病 , 远端潜伏期指数 , 改良F波比值
下载全文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