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发病机理.方法对26例治疗前AIH患者的血清和穿刺肝组织进行血清学、病理学及临床观察分析,并采用IAIHG(1999年)标准进行评分;采用多种树突状细胞(DC)标志性抗体,以免疫组化方法对肝组织中DC的变化进行观察,并对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与增殖,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作观测,另取慢性乙、丙型肝炎肝组织各10例,正常肝组织5例作对照.结果 26例AIH中Ⅰ型和Ⅱ型分别占80.8%(21/26)和19.2%(5/26),累计评分均值分别为18.6±1.4和19.1±2.1.Ⅰ和Ⅱ型比较,平均年龄、血清平均ALT、AST及γ-Glo差异有显著性(P<0.001或P<0.01或P<0.05).26例AIH肝组织均呈活动性慢性炎症改变,其中界面炎/碎屑坏死(PN)100%,桥接坏死(BN)Ⅰ型57.1%,Ⅱ型80.0%(P<0.05),显著性小叶内炎Ⅰ型95.2%,Ⅱ型100%,玫瑰形肝细胞Ⅰ型71.4%,Ⅱ型100%(P<0.01),小叶中央区融合性坏死Ⅰ型33.3%,Ⅱ型80.0%(P<0.001),明显的浆细胞浸润Ⅰ型95.2%,Ⅱ型20.0%(P<0.001).阳性DC弥散或聚集分布于汇管区及肝小叶内,尤其在AIH肝组织活动性病变区,Ⅰ型85.7%(18/21),Ⅱ型5/5,并见DC及淋巴细胞"包围"肝细胞,部分肝细胞表面及胞质呈HLA-DR阳性表达,而对照组肝细胞无或极少有HLA-DR表达.AIH肝组织活动性病变周围α-SMA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TGF-β表达增强.结论 AIH具有较特异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DC作为抗原递呈细胞,可能在AIH的发生机理中起重要作用;在我国AIH临床类型可能以Ⅰ型为主,Ⅱ型较少,二者临床、血清学及病理学上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