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位的教育

生物医药科研助手

就教师而言,若是授受“错误”,会当如何?

  有人指出,在中国,越是在动乱不安的年代,思想越百花齐放;越是在歌舞升平的岁月,思想却越僵化。这个道理是颇有意味的,百花齐放、百舸争流首先就要承认有“百家”的存在,要有平等的气氛或是共商的基础,而对于“一家独大”的“盛世”,肉食者是很鄙夷“平等”或“共商”之类的建议的,哪怕出现了所谓的“百家”,除了“平等”的同唱赞歌或“共商”结果早已拟好的“大计”外,其他的,还真是“亲如一家人”;所以临了,“百家”之中最终还是以憋死的人居多。

  思想上的繁荣期是很短暂而珍贵的,以至于某些品种珍贵在数千年之后仍需以“传承”为己任,所谓的“发展”也只是做点无关痛痒的修修补补,或是细枝末节上的锱铢计较。不是说“传承”不好,而是我们在其中浸儒得太久了,既没有获得原著之精髓,又被遮蔽了外面的世界,仅独居于井底一隅,某日获得“顿悟”看见“另一隅”,就以为“彻悟”而昭告天下,岂不可笑?

  还有件本事非比寻常,就是思想虽无突破,但语言却精深博大。你今天提一个抓眼球的名词,我明天立马还一个雷翻人的语论,他后天再炮制个“某某法”“某某秘笈”压倒所有人。真是与人斗,其乐无穷!终有一天不小心大家竟“殊途同归”了,发现叫的虽是不同的膏药,卖的却是同样的物色——谁叫都是出自同一个老祖宗呢?唉,只是皮囊不同罢了——于是,再互掐或互媚一番,接着又各走各的了。

  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无外力凭借,是很难有思想上真正的飞跃的,上峰也一再告诫“维稳是压倒一切的工作”,他们或其他既得利益者都不希望破环这种“来之不易的团结稳定”的局面,不希望看到更多的挑战,而新事物的诞生又往往脱胎于“怀疑”、“困惑”之中,所以乘之还弱小,不仅封杀之,便是连“怀疑”、“困惑”也是大逆不道的。这种浸入骨髓的“大一统”,在时间的怂恿下就渐成了包括“素食者”在内的所有人的文化恶瘤,像被催眠般,众人都退化成精神上的矮子,仅管“遵守”和“执行”便是了。

  如此,文化的毒素便轻而易举地潜入教育界,潜入学校,潜入老师的每一个细胞之中,并生长成他们的一部分。原本最有可能提出“新论”或孕育新思维的地方,正一点点的变质,终至面目全非。照本宣科的老师训导出的都是一批又一批循规蹈矩的学生,偶尔有幸运的学生遇见开明的教师却只能过短暂的精神生活,升学之后大抵还得继续着僵梦。十余年后,当学生长大成人后,业已习惯了“拿来”和“共享”,丝毫不知“怀疑”为何物,丝毫不敢僭越前人之半步雷池,然后他们再当教师,再重复前辈的重复。央视名嘴王利芬说“我宁可在一条未知的路上暴死,也不愿在那条已知的特别清清楚楚的路上去安逸。”这样的人,在中国毕竟仅是少数罢,而“一代不如一代”的事实也终究快要炼成了。

  教师究竟为何要照本宣科?理由有四:一、他们自己多是照本宣科下走出来的,还是受益者,没有道理不照本宣科;二、文化使然。在“一统”思想的光辉旗帜下,作为肉食者的“自觉”代言人,能想到要提出些许建设性意见的已属不易,更何况他者。三、环境不允许。教师有自己的大纲、计划、实施规范、绩效考评等等的紧箍咒,老处理那些“歪理学说”,课怎么完成?正确答案怎么办?考核还要不要了?四、在前三者做得很好的情况下,照本宣科已经使生活过得很安逸,为什么要在未知的领域冒无谓的风险去改变?所以,基本上教师是不大欢迎老是与自己挑刺的学生的,也不喜欢总是问为什么的人?——而在同样的文化心理上,老问为什么,学生也觉得不是显示自己的“愚笨”,就是在挑战权威,若再被反将一句“怎么到现在这个还不知道?”,便搞得十分之不划算,于是,大家都选择了沉寂。它的好处在于:不管你如何吐沫星子横飞,也不管是否真懂假懂,只要我坚守“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立场不动摇,总是可以勉强过关的。从这个角度讲,即便教师讲授的东西完全是错误的,但只要高考认账,学生便会义无反顾的记下来,而且绝无二心。所谓“真理”,在这里若是没有通过认证,也大致是行不通的。

  实事求是的看,有关思想的思考,不是学生“千人一面”,也不是老师存心绞杀,根子在社会大环境,在历史和文化的责任上。其实我们的文化绝不是包容的,而带有根深蒂固的顽固性和排斥性,与舶来品不是说“和谐”就能真和谐的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