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医生都爱写“天书”
“你看得懂医生写的病历吗?”
医生爱写狂草甚至自古已是如此。历史上最有名的狂草病例是唐朝“草圣”张旭的《肚痛贴》。有一天,张旭忽然肚痛,略懂医术的他给自己写了诊断书开了个大黄汤,于是成就了著名的《肚痛帖》。
《肚痛帖》,释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临床。 (新华社/图)
那么,为什么自古至今的医生都爱写“天书”?由于回答人的立场不同,归结下来无非以下两种回答:医生的自我辩护和外人“戴着有色眼镜”阴谋论式的猜测。
辩护论1:“太忙了,一不小心就成了狂草书法家”
这种理由是最常见的,听上去也合情合理。
一份完整的病历要包括几部分:主诉,即病人为什么要到医院看病,其感受到的症状;病人现病史,过往病史;体检;辅助检查结果;初步诊断;治疗意见,包括需要病人去做的检查,用药;最后是医生签名。
众所周知我国的医生业务繁忙,尤其是大医院门诊病人多,医生常忙到喘口气喝水都没时间,把病人看好看完才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如果慢腾腾的一笔一画写病历,病历是写漂亮了,看不完病人咋办,后面那些排了几个小时的眼红抓狂咋办,闹起事儿来咋办……
辩护论2:“同行能看的懂就行,外行或病人没必要看懂”
医生里有一种意见是,病历只是一个就诊资料,其实它的主要读者不是病人,而是护士、药师或为下次复诊时的医生。至于医生跟患者之间的沟通,多以面对面讲述为主。
因为是写给同行看的,所以病历里常会杂有大量专业术语和拉丁文简写,有时普通人即使看懂了每一个字,但也看不懂意思,于是问题更多了……这种情况下,医生是不厌其烦的无视后面排队的病人详细解释呢,还是选择另一种更省时省力的办法?
事实上,在门诊处方还没电子化之前,病人拿着病历到药房拿药,药师也总能读懂那些“天书”,破译医生的密码。
但也有些悲剧就是缘于医生潦草的笔迹。
有个经常被提到的案例是,十几年前美国一名医生为心绞痛患者开的药是“硝酸异山梨酯(Isordil)”,然而由于字体过于飘逸,药师将Isordil误认作Plendil(波依定,降压药),患者过量服用药物数日后死亡。最终法院认定处方医师和药师负同等责任,各赔偿患者亲属225000美元。
正因为减少此类事故发生几率,卫生部2010年发布了《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病历书写应规范使用医学术语,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
所幸,近年来医疗信息化逐渐普及,医生可以在电脑上开电子处方然后打印,药师不再需要看“鬼画符”来抓药。更有些医院已经普及电子病历,医生不再需要手写病历。
但在不少普通人看来,“天书”限制了病人的知情权,除了他的主治医生、护士、药师,他自己其实更有权利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也有权利了解医生的诊断、做了什么治疗。哪怕看不懂专业术语,不是还有万能的度娘吗?平常人买个几块钱的饼干还要明明白白消费,何况是和生命健康密切关联的医疗病历?于是,不可避免的对“天书”吐槽越来越多,由此衍生出各种“阴谋论”猜想。
这是某医院医生给一名患者书写的3个不同时间段的病历。(新华社/图)
阴谋论1:保护医生的独门秘方
这是最常见的“阴暗”猜测:由于医生没法为自己治疗某种疾病的专长申请专利,所以“天书”的病历可以设置天然的技术壁垒,垄断、保护医生的独门秘方。
特别是对比较依赖经验的中医而言,处方经常是号称祖传三百年传男不传女的不传之秘,如果没有“天书”,随便来个阿猫阿狗花5元钱挂号费就能偷学到了,以后还能再保持独此一家吗?
不过医学界一般都会否认这点:如果把病历看作一份客观上对普通人加密的电报,那大部分医疗工作者都掌握了密码。医学生在学诊断学课程时其中就会有一章是病历书写,讲解病历书写规范格式。掌握了病历格式和常用的医学专有名词、药名后,医生、药师一般还是能看懂同行写的病历。
有趣的是,有时医生的“天书”过于风格化,只有本医院长年合作的药师才能破译。客观上,这阻止了病人去其他药房买药,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阴谋论2:发生医疗纠纷时自我保护
鉴于现在的医疗纠纷比较多,有人猜测,万一发生了医疗事故,病历本的记录就是判断医生对患者的诊疗是否有错的重要证据,而别人看不懂的“天书”病历可以让医生自圆其说,使有关部门难以鉴定医生是否有误诊。
但在2014年有个判例可以击碎这个猜测。
2014年11月,北京朝阳法院通报一起医疗纠纷典型案例:2岁男童在北京某三甲医院住院后不治身亡,父母起诉医院索赔。因病历字迹潦草、难以辨识,导致司法鉴定机构在进行医疗过错及因果关系的鉴定中无法识别。最后法庭判医院赔偿40余万元。
朝阳法院乃向朝阳区卫生局提出司法建议,病历是判断医生对患者的诊疗是否有错的重要证据,书写要求工整。如因病历潦草影响鉴定,法庭将推定由医疗机构承担责任。
其实,医生的“天书”频频被吐槽,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数字化办公的年代,打字越来越快,写字越来越丑,看普通的手书也会越来越难,更何况是看有各种医学专用术语门槛的在极短时间内写就的病历。(来源: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