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常见的心身疾病

科瑞德制药

赵小姐最近病了,病得十分蹊跷。她每天都觉得胸闷、胃痛、恶心,但从社区卫生中心到三甲医院都跑遍了,心电图、胃镜、CT等各种检查也全都做了,就是查不出具体有什么问题。

当赵小姐再一次忧心忡忡地把一大堆检查结果放在医生面前时忍不住抱怨道:“唉!这段时间我负责的一个重要项目就要验收了,工作特别忙,又赶上女儿小升初,一大堆麻烦事。怎么偏偏这个时候生病呢?现在查也查不出来,真是急死人了!”

医生听了她的话,想了想说:“我建议你到心理科去看一看!”

心理科?赵小姐觉得奇怪,从小到大内科、外科、儿科、妇科……都看过,就是没有看过心理科。

她有些不高兴地说:“我明明身体不舒服,心理又没问题,看什么心理科!”

看着赵小姐疑惑的表情,医生解释道:“你得的可能是心身疾病。”




什么是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也被称作“心理生理疾病”,是一类由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躯体疾病。简单的说:我们的社会环境、日常生活琐碎和各种突发事件都会给我们的内心造成压力和冲突,而当这些压力得不到缓解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就会以生病的方式表示抗议。

你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座活火山,在正常的情况下可以保持内部和外部的生态平衡,但是当特殊情况发生时——比如地壳运动带来了巨大压力,火山内部的岩浆就会从薄弱的地方喷涌而出,造成喷发。而压力越大,喷发的强度和造成的破坏力就越大!



拿赵小姐来说,项目验收和女儿升学如同地壳运动一样给她的“活火山”造成了强烈的压力,内心的各种担忧、焦虑等负性情绪就像滚烫的岩浆一样不断翻腾。当这些“情绪岩浆”被压抑在心里得不到释放,就会从身体上寻找喷发的出口。于是一系列的躯体症状就接踵而至,赵小姐觉得这病生得莫名其妙,但其实是她没有听见自己的身体在抗议:我抗不住了,需要支持!我太累了,需要休息!


常见的心身疾病有哪些?

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的综合性医院内科门诊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就诊者有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即心身疾病。心身疾病的范围非常广泛,小到胃溃疡、哮喘,大到冠心病、癌症等都是其不同表现。那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常见的心身疾病呢?

  • 消化系统: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神经性厌食、肥胖病、神经性呕吐、功能性消化不良等;

  • 心血管系统:原发性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神经性心绞痛、低血压病、心脏神经症等;

  • 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神经性咳嗽、功能性胸痛等;

  • 皮肤: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瘙痒症、湿疹、斑秃、银屑病、多汗症等;

  • 内分泌代谢:甲状腺功能亢进、突眼性甲状腺、糖尿病、肥胖症等;

  • 神经系统:肌紧张性头痛、偏头痛、抽搐、书写痉挛、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

  • 泌尿及骨骼肌肉系统:遗尿、阳痿、月经紊乱、经前紧张症、类风湿关节炎、肌痛、颈臂综合征、腰背部肌肉疼等。



赵小姐所表现出的胸闷、胃痛等,就是属于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心身疾病症状。而我国中医理论中也有对心身疾病的系统化论述和分类,如《皇帝内经》中就提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等,同样表明人的内心情绪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心身疾病的致病因素

据调查,有36%-60%的人曾经受到过心身疾病的困扰,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心身疾病?我们又怎样知道自己会不会患上某种心身疾病呢?首先我们要来了解一下心身疾病的致病因素。

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罹患什么样的心身疾病、为什么会得某种特定的疾病,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


生物遗传因素:先天遗传因素是心身疾病的致病原因之一,特定的身体素质和躯体状况都会成为心身疾病滋生的土壤。比如有些人天生对压力的察觉很敏锐、容易焦虑,属于抑郁易感人群,较之其他人群更容易出现心身疾病。


社会-文化因素:每个特定的年代及其文化背景给那个时代的人留下的心理烙印和躯体影响是不同的,这也是心身疾病的一个引发因素。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美国黑人患高血压的比例至少为白人的两倍,原因是由于种族歧视等社会因素黑人面临更多失业、贫困等生活压力,同时由于文化背景和饮食习惯的差异,日常饮食中黑人较白人摄入的盐分更多,从而导致了高血压的患病率更高。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导致心身疾病的内因,主要包括情绪因素和个性特征。长期而严重的负性情绪,如焦虑、愤怒、抑郁、恐慌等会导致心身疾病的发生。如在针对胃造瘘伴有胃粘膜疝病人的观察中,研究者发现:当病人情绪愉快时,粘液分泌及胃部血管充盈增加,胃壁运动会随之增强,患者的不适感会随之降低;而当病人处于悲伤、自责等负性情绪时,胃粘膜苍白、分泌减少,长期如此病情将会加重。


生活应激事件:每个人的人生中都可能发生重要的应激事件,就是指那些可以造成个人生活风格和行为改变,并要求个体去适应和应对的特殊事件。这些事件包括:离婚、丧失亲人、工作变动、突发灾难等,它们会对我们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或创伤,并导致躯体不适。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伦敦遭受了持续而严重的空袭,每一次空袭后就会出现大批溃疡病和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使得医院病床供不应求。

 


心身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既然心身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息息相关,那么了解自身的心理状态,学习情绪调节和管理,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对于预防心身疾病就十分重要。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对自己的情绪和身体反应保持敏感性。如果察觉到自己长期处于负性情绪的困扰中,并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时,就应该主动地进行情绪调节。可以借助运动、娱乐、与家人朋友沟通或心理咨询等方式疏导不良情绪,调整心身平衡,从而防病于未然。

如果发现自己可能患上了心身疾病,一定要到精神专科医院或者综合医院的心理科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采取心理治疗和躯体治疗结合的措施,通过药物合并支持性心理治疗等综合手段来介入。药物可以帮助患者快速有效地缓解各类情绪问题和躯体不适,而心理治疗则可以让患者与医生或治疗师一起探讨触发躯体疾病的内在心理原因,改变负性认知观念和消极行为,从而更好地治疗心身疾病。




但是,由于我国大众对心身疾病的认识较少和长期形成的就医习惯,90%的心身疾病患者会选择去各科就诊而就是很少去心理科。患者们往往只对医生描述自己身体上的症状,而不愿主动诉说情绪问题和心理压力,这就使得很多心身疾病很难被发现和正确诊断。就算医生建议转诊心理科或精神专科医院,很多患者也会像赵小姐一样不能理解或拒绝转诊,导致延误了治疗。

因此了解心身疾病知识,增加防病意识对于疾病的预防、发现和治疗非常重要。请记住:我们的身体和心灵从来都是一对紧密相联的灵魂伴侣,他们每时每刻都在互相影响,共同进退。请倾听他们的需求、用心照顾好这对伴侣,我们的身心才能和谐健康!

 

版权声明

绿丝带

凡本微信平台标注“原创”的作品均经作者授权首发,合法拥有版权,欢迎各类媒体转载。但转载前须注明“来源:上海精神卫生飘扬的绿丝带”。未经授权不得用于除转载外的其他用途,违反本声明者,我们将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

凡本微信平台注明“来源:***”的作品,转载自其他媒体或自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精神健康科普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所有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原作者对其文章内容的使用或转载存在争议,请发送邮件至:shjzweixin@163.com,我们将及时按照作者意愿予以更正或删除。



关注我们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或点击菜单获取更多信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