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每位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管理办法》,今年是咋个推进法

滑县中医院

文||记者 文晓欢


医疗质量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和对医疗服务的切身感受,也是评判每位医务人员工作好坏的硬标准,更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展所面临的的永恒主题。


医疗质量管理的主动性,则掌握在每位医务人员手中,因为他们都是自己工作领域的管理者,把控着医疗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正因此,于2016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医疗质量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备受卫生行业人士的关注。


《办法》亮点颇多,是国家过去20多年以来颁布的第一个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的管理制度,首次明确了医疗质量管理的责任主体,更将医疗质量管理上升至法律层面。


那么,对于这样一部重量级且与每位医务人员紧密相关的新法规,我省将如何推进呢?


2月21日,河南省卫计委召开的全省医政工作会议公布了答案——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贯彻执行年”(以下简称“贯彻执行年”)活动,持续发力,形成长效机制。


对比其他省份的“集中学习”或者“详细解读”,河南拿出一整年时间学习、贯彻、落实《办法》,足见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决心。


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且看这个“贯彻执行年”活动究竟是要如何贯彻。

活动对象

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重点是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

时间进度

2~4月,宣传学习

5~9月,对照自查

10~11月,整改提升

12月,总结评估

自查查什么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建设情况。


医疗质量实行院、科两级责任制,成立医疗质量管理专门部门、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和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小组,制定并执行相应部门和委员会工作职责。


1.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落实情况。


共18项核心制度。


首诊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病历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其中,跟护理关系密切的医疗安全核心制度有:分级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病历管理制度等。


2.患者十大安全目标落实情况。


一是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二是强化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三是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完善医疗环节交接制度;四是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五是提高用药安全;六是强化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七是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伤害;八是加强医院全员急救培训,保障安全救治;九是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十是建立医务人员劳动强度评估制度,工作负荷对患者安全的影响。


3.医院感染管理落实情况。


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和《河南省医疗机构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要点》等相关要求。


4.医疗安全与风险防范落实情况。


落实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落实《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加强医患沟通和投诉管理,加强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理,建立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体系。


加大对产房、新生儿室、手术室、门急诊、重症医学科、血液透析室、内镜诊疗室、高压氧治疗室、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质量管理,做好医疗安全风险防范。


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管、规范化诊疗及操作人员培训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5.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情况。


制定相关质控指标、标准和质量管理需求,做好各专业质控指标的数据收集、分析、报送工作,适时监测质控数据,确保质控指标的质量,同时分析本单位医疗质量现状,并进行内部公示,明确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涉及医疗质量问题的法律责任,将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情况与医师定期考核、职称晋升及科室、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挂钩。


建立本机构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信息采集、记录和报告相关制度,并作为医疗机构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安全的重要基础。


6.医疗质量管理手段运用及评价情况。


能够运用全面质量管理(TQM)、质量环(PDCA)、品管圈(QCC)、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运用综合病房单元为基础的安全计划(CUSP)、单病种管理、临床路径管理等医疗质量管理工具,开展医疗质量管理评价,实现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备注:在总结评估阶段,各省辖市、直管县(市)对辖区贯彻执行年活动进行的全面总结,要着重归纳典型经验和解决重点问题的成功做法,分析、梳理制约医疗服务质量监管工作的问题和对策,于11月20日前上报。


编辑‖张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