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改攻坚“三医联动” 医疗费用增幅明显下降
深化医改的目标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仍在路上,虽然当前多大多数省份依然存在,但是试点先行的三明等医改先行者,已经找到了解决的措施。
“医保改革关乎改革大局,是医改的核心与关键。通过“三医”联动,2015年,福建省公立医院运行呈‘三升、两降、两持平’态势。医院技术劳务性收入、医务人员人均工资性收入和群众满意度提升。‘两降’是药占比明显下降、医疗费用增幅下降。” 福建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朱淑芳在7月12日国家卫计委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福建省医改成效时表示。
据其描述,2015年全省公立医院技术劳务性收入占比为23.91%,较2014年增加5.06个百分点;在职职工人均工资性收入较2014年增加12.44个百分点;全省二级以上医院总体满意度为81.99%,较2014年提升2.79个百分点。2015年全省公立医院药占比为38.02%,较2014年下降3.88个百分点;医疗费用增长率10.85%,较2014年降低4个百分点。“两持平”:检查、化验和耗材占比基本持平。2015年全省公立医院检查化验收入占比24.35%,较2014年降低0.13个百分点;耗材占比11.97%,降低0.58个百分点。初步达到了财政可持续、医保基金可承受、医院收入不降低、群众就医负担有所减轻的改革预期。
中国的医改已经渐入深水区,各项措施都剑指“医保”,“医疗、医药、医保”如果联动不起来,很多医改措施都将顿步。
“在三医联动当中,医保是牛鼻子,是关键,如果这个改革没有跟上,医药改革、医疗改革都可能是事倍功半的。我们省里应该说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同时做了有益的探索。首先四级统筹,城乡和新农合两保合一,在去年底就已经完成,现在的城乡居民医保实现了五统一,即统一的参保登记、统一的缴费标准、统一的报销政策、统一的报销待遇、统一的结算办法。” 福建省卫生计生委医管局局长明强表示。
但是“三医联动”的阻力也相当大。在药品执行基本药物制度之后,药品的零加成的补偿一直没有到位,曾经设想的通过医疗服务费和政府补偿进行,政府在财力的问题上很多地方尚有欠缺,而医疗服务费的提高,在医保一块就受到了制约。
“无论是提高什么,医保部门都不是很愿意,从他的角度考虑要保障医保基金的平稳运行是没有错的,但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核算,提高医疗服务费是不会给医保基金带来威胁。在联动这块,单靠卫生行政部推动比较难,必须有政府的力量介入。”一位医改专家表示。
而事实上,福建的医改正是因为从高层的认识一贯而下,才能获取当前的医改的成效。
据朱淑芳介绍,“三医联动”、治药为先,从挤压药品虚高水分入手,实行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医保支付、财政补助等政策同步出台、同步实施的办法,按照价格由高到低的平移原则,即省、市、县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医疗服务价格分别按90%、85%、82%补偿,财政分别按0%、10%、15%补偿;实行耗材零差率,医疗服务价格分别按100%、100%、82%补偿,县级公立医院财政按15%补偿。同时,将调整后的医疗服务项目全部按规定纳入医保(新农合)报销范围,以保证不增加群众负担、医保资金运行平稳和医院收入得到合理补偿。
同时两零两降“面过半”,即药品、耗材实行零差率,检查、化验降低价格,价格平移调整面必须过半,发挥价格调整的整体效应。另外是差别化调整“四拉开”,即采取差别化的价格政策,拉开省、市、县价格差距;拉开不同难易程度的诊疗项目价格差距;拉开不同诊疗水平医生的诊疗价格差距;拉开不同等级医院价格水平。从价格政策层面引导患者分流就诊。而对于需常年治疗、原本就医负担较重的部分特殊患者群体,如尿毒症、长期放疗患者等,合理控制调价比例,实行特殊的医保支付政策。
作为福建省医改领导小组特聘医改顾问之一、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应亚珍表示,福建医改的成功体现在“三医联动”上,这些成效是非常显著的,包括医药流通领域,不光是药品,还有卫生材料,这块流通领域价格虚高的问题,在福建省已经被盯牢,动了实质性的手段,挤压流通领域的水分,由此它的成绩就体现在全省医药费用的增速得到了明显下降。医药费用增速明显下降的背后,其实也是带来了我们医务人员服务行为的更加规范。整个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得到健全。从医保来说,福建省医保体制改革也是颇为引人注目的,也是值得期待的,至今为止,以三明为典型,医保体制改革上取得了非常实质性的效果,把医保管理部门的一些职责跟从“三医联动”的要求出发做了很好的融合。同时,医院从院长到职工的绩效考核、收入分配以及年薪制也是在福建得到了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