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太原又多了一个区 “山西综改示范区”16个规划同步亮相!惊喜太多...
转型综改是习大大为山西发展指明的金光大道。
为加快山西省深化转型综改,我省将在太原南部建设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
据悉,示范区将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引擎,着力打造成新体制新机制新政策先行先试的配套改革先导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对内对外全面开放的综合平台;智慧化、低碳化的新型城区;管理规范、廉洁高效的样板区,为全省域转型综改试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为加快深化转型综改,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潇河产业园区太原起步区近期将启动全面建设。
前段时间,市规划部门公示了太原起步区的规划范围、产业定位以及功能分区等。
那么,太原起步区启动建设后,将配建哪些公共服务设施?又将建设成什么样?
4月2日,太原起步区建设中涉及的水、电、气、暖、道路、绿化等16个基础设施专项建设规划同步亮相,并开始正式公示,征询意见。
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潇河产业园区太原起步区的规划范围:
北起太原西南铁路环线南侧规划路,南至规划文源路,西起规划人民路,东至大西铁路、太原市界,总面积约57.3平方公里。
建设时间分为两期,近期到2020年,远期到2030年。
据测算,太原起步区的最高日用水量约为26万立方米,其中常规水源用水量为14万立方米。
为满足今后日常用水需求,这里将建设生活用水和再生用水两个系统,在对水质要求不高的环卫、园林等方面,提倡使用再生水。
为此,常规水源将以引黄原水为水源,其余用水则以再生水为主,主要来源是以晋阳污水处理厂和汾东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的再生水为主。
作为配套设施,将新建一座再生水泵站,再生水的供水管道会在道路建设时同步敷设,组成“六横六纵”的再生水管网系统。
太原起步区将以潇河为界,分为两个分区,采取雨污完全分流的排水系统。
其中,北部分区污水将汇集到小牛线污水主管网,最终向西进入汾东污水处理厂;南部分区近期通过泵站送到人民路污水管网进入汾东污水处理厂,远期送入潇河产业园区太原片区潇河南污水处理厂。
雨水管道系统,则以潇河为界划分为南北2个雨水分区,4个雨水管道系统。潇河以南为象峪河分区,分太太线东与文源路两个自排系统;潇河以北为潇河分区,分人民路泵站与小牛线泵站两个抽排系统,这里将主要通过泵站抽排的方式,排退雨水。
根据上述内容,我市将在潇河以北在利用三斗渠的基础上,沿真武路、辛村街路旁绿带规划两处大型的雨水行泄通道。
潇河以南沿人民路、同戈东路、文源路规划三处大型雨水行泄通道。
潇河以北,规划建设两座调蓄池,潇河以南规划六座调蓄池。
为了确保行洪安全,潇河将按百年一遇的标准改建防洪设施。
潇河总宽度约500米,采用复式断面,主河槽宽约265米,主河槽外为二级滩地,河堤外两侧为缓洪滞洪区,单侧平均宽度约100米。
根据对太原起步区的用电量需求,这里将建设一批供电设施。其中,规划建设2座220kV变电站和9座110kV变电站。
同时,我市还会规划建设10kV开关站51座。道路规划红线在40米以上的,将在道路两侧敷设电缆管道。支路则采用单侧电缆管道。
此外,这里还鼓励发展清洁型分布式能源,利用工业厂房屋顶面积作为太阳能光伏发电基地。
未来,太原起步区的通信设施将达到一个高水平的标准。
其中,固定电话70线/百人左右,宽带普及率达到98%以上,移动电话普及率120%,有线电视普及率100%。
到规划期未,固定电话共有21万线,宽带用户29.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6万户,有线电视用户10万户。
为满足上述要求,将规划建设综合通信中心1座,其中包括有线电视一级机房1座,综合接入机房17座,通信基站167座。
据测算,这里年用气总量为16840万立方米。气源包括天然气和煤层气,主要通过周边的高压输气管线进行送气。
为此,这里将规划建设门站1座, LNG 加气站2座。运行中,主要采用中压、低压两级的供气系统。
规划要求,这里未来大力提倡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其中,非生产建筑节能覆盖率100%,新建非生产建筑低能耗覆盖率100%,非生产建筑太阳能热水覆盖率100%。
据测算,供热总面积为4900万平方米。
热源则以热电产业集中供热为基础,积极发展深层地热、土壤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分布式能源冷热电三联供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方式。
在充分利用周边现有热源富余能力的前提下,在太原起步区南侧还将规划一座背压式热电联产热源厂。
作为供热的配套设施,将新建热力站230座,供热服务半径不超过500米。
为了确保地下管线的运行安全,这里将大量配建综合管廊,形成“两纵三横”的总体格局,主要沿大运路、北格西路、小牛线、姚村路、紫林路等道路敷设。
地下管廊建成后,供水、再生水、电力、通信、热力、天然气以及污水等管线都将在管廊内敷设。
同时,将规划建设2座管廊监控中心,一座位于大运路与规划小牛线交叉路口处,一座于规划路与紫林路交叉路口处。
对于各种管线的敷设位置,也有具体的要求。其中,各类工程管线位于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非隔离带、中央分隔绿化带、道路外侧绿化带下面。
今后,这里将建成安全、智慧、高效的城市综合防灾空间网络体系,形成统一、协调、均衡的综合防灾设施布局。
以潇河为界,分为两个一级防灾分区,其中包括救灾干道5条,疏散主干道6条,疏散次干道15条。
同时,规划建设中心避难场所1处,有效避难面积约27万平方米;固定避难场所7处,有效避难面积约60万平方米;紧急避难场所23处,有效避难面积约64.4万平方米。
此外,还将新建综合防灾应急指挥中心1处,中心级应急医疗卫生设施2处,消防站4座,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2座。
太原起步区的交通发展将遵循“低碳”交通的出行理念,坚持“便捷”交通的发展思路,保障“安全”交通的实施效果,建立与潇河产业园区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组织高效、管理先进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其中,快速路的格局为“两横一纵”,主干路格局为“四纵四横”,结合快速路及主干路网走向及间距,合理布设次干路网,总体呈方格网。
同时,生活区共规划路外公共停车场25处,停车泊位6790个,公共停车场都会预留充电设施。
此外,货物运输也有专门的通道,重要货运通道有小牛线、文源路、太太路,并依托高速公路、国道过境环线加强产业园区、物流场站的对外货运联系。
海绵城市的建设也是一大亮点,这里规划形成“双廊为屏,潇水恋城,南北水绿交织,一心多核点缀,两带绿地相拥的宜人宜居现代产业新城”的总体生态格局。
其中,“双廊为屏”包括起步区北侧与东侧的生态屏障。“潇河恋城”指重点打造以潇河水系为主的核心景区,提升产业区景观品质,增强吸引力和集聚力。“南北水绿交织”指南北部水系及带状绿地形成生态骨架。
“一心多核点缀”指中央绿心及各公共绿地、邻里中心绿地形成的生态绿地。“两带绿地相拥”指围绕太原起步区的“人”字形铁路防护绿带。
同时,这里将改变传统的快速排水模式,转变为“渗、滞、蓄、净、用、排”六位一体的新型生态化、综合化排水模式,构建综合生态排水系统。
建设中,大量建设透水路面、下凹式绿地等,增加雨水下渗率。
在学校、小区、工业、大型公共场所等地,兴建雨水调蓄设施,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率大于5%的目标。
此外,对潇河等现有河道进行生态化治理,扩展亲水空间,营造湿地景观,增加水生植被,利用植物根系吸收、茎叶拦截等功能净化河水环境。
为了美化环境,太原起步区将通过生态绿化建设,大量新增公园、街头绿地等,总体形成“一环两屏、一廊双轴、一心多点多绿径”的绿地结构,营造“林水城相交融、生态智慧共生”的景观特色。
其中,“一环”即生态绿环,利用小牛线、太太路、紫林路和北格西街四条道路及两侧带状公园、防护绿地围合形成具有游憩、隔离、防护等功能的生态绿环,建成一道防护屏障。
“两屏”分别指起步区北侧的生态绿地,和东南侧的农林、交通防护绿地形成的两道生态屏障,是阻止周边城区和产业园区摊大饼式蔓延,保护起步区生态安全格局的天然屏障。
“一廊”即贯穿园区东西的潇河及两侧生态绿地,打造起步区现代滨水文化景观、自然生态景观带,展现“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滨水生态景观。
“双轴”即贯穿南北的真武路、大运路两条道路景观轴线,在明确界定园区空间结构的同时,在南北向有序衔接区域生态网络,从整体上营造与周边地区相融合的景观生态系统。
“一心”是以中央公园、工业文化园等大型绿地为核心,渗透至潇河生态绿地及周边公园绿地,建成辐射全区的多功能绿色核心。
“多点”是指分布于各片区的居住社区、工业邻里公园绿地,是市民进行日常游憩活动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构成园区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绿径”即沿枫林渠、东干一支渠、民生一干渠等人工河渠形成的带状绿地。
规划显示,太原起步区内绿地率为31.6%,绿化覆盖率达到36.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5平方米。
太原起步区建成投用后,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因此环境卫生的治理也至关重要。
据测算,整个区域每天有生活垃圾300吨,分为有毒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可腐垃圾、可焚烧垃圾四大类。
具体来说,可回收垃圾由社会化服务单位回收,进行循环利用处置;有害垃圾由专业公司收集后送入太原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其余垃圾运至太原环卫产业园处理。
为了满足生活垃圾的及时收运,还将规划建设7座环卫车辆专用停车场。
其中,一座与大型垃圾转运站合建;其余6座与小型垃圾转运站合建。
对于公共服务设施,整个区域将规划新建公共厕所155座,其中30座独立式公共厕所将与环卫工人休息场所合建,用于附近工作的环卫工人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