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圆滚滚的肥胖
听说,明天是个让人感到
沉重的日子
小编要哭了,来来来!
让圆滚滚之歌带您认识一下您的脂肪
我们先来看一张图
是不是觉得它圆滚滚、胖乎乎得很好玩?但是你知道吗?未来,你很有可能变成其中圆润的一员!
5月11日是由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防治肥胖日。
肥胖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十大慢性疾病之一。
先来看看一组惊人的数据
2亿中国人体重超重人群
≥9000万中国肥胖者
肥胖究竟有多可怕
因超重和肥胖引发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病等疾病也在逐年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
因超重和肥胖引起的代谢综合症——糖尿病、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 逐年增加,已成为当今社会仅次于吸烟的致死原因。
国家每年为肥胖所导致的疾病对医药费的投入更是数以百亿人民币计。关注肥胖,控制肥胖,应引起我们每个人的关注。
然而,肥胖究竟是什么?怎样才能定义为肥胖?
肥胖的确很可怕,那么肥胖的决定因素你知多少?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先天肥胖决定因素
①你有多胖多半在娘胎里就已决定了
“防肥胖,从胎儿期就要开始了。”
正常人的脂肪细胞个数大约有250亿~280亿, 而肥胖的孩子脂肪细胞数量可以达635亿~905亿,是正常人的3倍。
浙大一院儿科主任梁黎说,由于胎儿自己不能控制长多少脂肪细胞,这个掌握权在妈妈手里。
一般来说,健康的胎儿在六七斤左右,如果孕期不注意,生出八九斤甚至十来斤的巨大儿,孩子今后发生肥胖、糖尿病的几率,就要大很多。
还要多说一句的是,不少早产儿的体重远少于六斤,可这并不代表他们就远离肥胖了,“这些孩子在出生后体重会追赶得很快。”
梁黎说,这是由人体的基因决定的,早产儿要早早追上本应有的身高体重,就会启动体内的“发动机”,而这同样也是脂肪细胞快速增长的时间,“这些出生时体重偏轻的孩子,长大后也容易发生 中心型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
②遗传因素,胖爸妈生出的孩子,肥胖的几率会更大。
如果父母一方肥胖,子女肥胖率大概为20%~40%,如果双亲都肥胖的话,那子女肥胖率可达到70%~80%、
我们应该如何防止孩子肥胖呢?
☑在怀孕的时候,自己首先别让体重疯长,定期产检时,关注一下孩子的体重情况。
☑在孩子刚生出之后,别把他们往“白白胖胖”的方向培养。
☑而到了孩子青春发育期,别一味给孩子补充足够的营养,更要懂得科学的营养搭配,“营养多并不是指热量多,还有其他营养素,如糖、蛋白质、各种维生素、矿物质之间的比例一定要恰当。”
二、后天肥胖的元凶
著名营养专家刘纳介绍,人类发胖的原因有很多种,除却遗传因素,荷尔蒙异常,激素分泌不正常等生理原因, 饮食结构不合理,运动不足,宵夜,情绪饮食,这些生活习惯问题其实占肥胖“诱因”中很大的比例。
“躺枪”的卡路里
不少人在减肥时立誓不吃蛋糕、不喝汽水,因为它们是高能量食物的“代言人”,“一禁到底”就可以远离肥胖,这是真的吗?
错了!
让我们先看一下日常的食物能量如何:
不难发现,可乐型汽水的能量远没有常人想象中那么“洪水猛兽”,因此人们常说的,喝汽水就会变胖的理论有可能使你一不小心就和美味擦肩而过。肥胖的原因是因为身体摄入了过多的能量又没有及时消耗掉,所以多余的能量就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演化成小肚腩,麒麟臂和大象腿。
①越饿也许会越胖
好了,既然能量摄入过多会导致肥胖,很多人都觉得减肥必须节食,少吃或不吃,然后一个个饿得眼冒金星、扶墙而出的瘦子就出现了,是这样吗?
错了!
长期来看,过度节食不能达到瘦的目的,人的身体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一旦你摄入的能量过低,与生理活动需求不符,身体就会发挥一种自然的防疫机制,降低身体的基础代谢率,使得身体基础的生理活动减慢,消耗的能量减少,从而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②“鸭梨山大”真的会胖
人们在压力过大时对食物的需求是不容忽视的。在长期的压力下,有多种原因导致了人们对食物的欲望。
第一是生活饮食不规律,吃饭时间不固定,人就会暴饮暴食。
第二是焦虑失眠或大量饮用咖啡,均可促进食欲。
第三是缺乏运动和锻炼。
第四是进食美味食物带来的愉悦感可以缓解压力,这就使一些人采用吃东西的方式来宣泄压力,甚至过度依赖食物,最终导致肥胖。
换而言之,压力可能会影响代谢和摄食行为,从而促进肥胖的发生和发展。事实上,心理压力、工作压力与睡眠的减少和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何打倒肥胖
一、解决心理性肥胖
☑学会节制与克制,对汽水、甜食等食品无需排斥,而是要学会控制,有度地去饮食;
☑ 有发胖趋势及时改变生活方式,积极进行合理饮食控制计划及健身计划,和肥胖断舍离。
二、健康减肥
健康减肥一定要遵循一个原则:稳扎稳打,营养不减!
☑作息要有规律性,保证充足睡眠
☑ 适量运动对于健康减肥必不可少
☑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科学安排一日三餐,千万不要跳过任何一餐,多餐少量
知道你每日热量需求,了解你摄入了多少卡路里
控制主食和限制甜食,摆脱高热量饮品,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
多喝水,少饮酒
吃水果减肥要合时
蛋白质很重要,多吃纤维素
吃东西要细嚼慢咽
来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