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丨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四川9部门帮你动起来!
你知道如何健康生活吗?
你热爱运动吗?
你觉得你身边的运动场够吗?
......
如果,你是一位“健康达人”
下面这个新政绝对会让你振奋
——
近日,四川省卫生计生委、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体育局和省安全监管局9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人气爆棚的成都双遗马拉松
《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0%,全省具备科学健康观的人口比例达到40%,居民基本医疗素养提高到15%,慢性病防治素养提高到20%,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提高到25%,各地将健康素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具体目标
——中小学健康教育课开课率达到85%。
——每周参加1次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000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2700万。
——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87.2%。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覆盖全省90%。
——各市(州)创建健康促进医院20个,创建健康促进学校30个,市州20%的县区建成健康促进县(区)。
——全省建设流动人口健康促进示范企业、社区各100个,流动人口健康家庭200个。
《规划》提出,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树立大健康理念、普及健康知识、优化健康服务、建设健康环境、开展健身活动、提升健康素养为重点,积极构建“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健康素养促进工作格局,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为推进全民健康促进工作
让更多川人过上健康生活
我省将积极推进
九大行动
▼▼▼
“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行动
实施“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人民共建共享,建立“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长效机制,推动“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落到实处。
构建“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健康素养促进工作格局,建立覆盖各个部门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机制,统筹领导健康素养促进工作。
建立和实施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制定有利于健康的公共政策,开展跨部门健康行动,应对和解决威胁当地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促进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
贫困地区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针对贫困地区疾病谱和群众健康需求,广泛宣传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重点针对讲卫生、爱清洁的好习惯,开展“五洗”(洗脸、洗手、洗脚、洗澡、洗衣服)、“五不做”(鲁莽驾驶、乱扔垃圾、不文明丧葬、随地大小便、饮高氟砖茶)、“三适量”(饮食适量多样、劳动适量合理、烟酒适量节制)、“三加热”(食物煮熟、生水烧开、隔夜食品加热)、“三勤做”(打扫卫生、通风祛湿、除“四害”)等健康行为养成教育。
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健康扶贫工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卫生城镇创建与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相结合,加强城乡统筹,做好农村地区环境改善,公共安全保障和疾病预防控制等工作,推动实现省委提出的“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目标。
学校健康教育行动
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普及健康科学知识。
构建相关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
培养健康教育师资,加强学校教学设施建设,促进学校健康环境改善,加强学生良好卫生和健康行为的养成教育,加强控烟、心理健康、青少年性健康和疾病防控干预活动,确保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开展学生体质监测。
重视学校体育教育,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配合,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全民健身行动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创新全民健身体制机制。
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以上;80%的县有公共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
完善公共体育场馆开放match制度,把免费、低收费开放的公共体育场馆名称、具体时间及相关要求等向社会公布。
健康促进区县建设行动
按照全面规划、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积极推广的原则,大力开展健康促进区县创建活动。
以区县为主体,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制定有利于居民健康的公共政策,多部门联合开展健康行动。建设健康社区、健康家庭、健康促进医院、学校、机关和企业,发挥健康促进场所的示范作用,建设促进健康的支持性环境。
针对不同场所、不同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开展健康管理制度建设、健康支持性环境创建、健康服务提供、健康素养提升等工作,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提升各类人群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完善健康促进区县创建标准和工作规范,加强健康促进区县创建效果评价和经验推广,推动健康促进区县建设科学规范开展。
流动人口健康素养提升行动
以1980年后出生的新生代流动人口、15-49周岁流动育龄妇女和6-14周岁流动学龄儿童为重点,建立政府主导、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健康教育机制。
改善农民工用工单位的卫生环境和体育锻炼设施,推行工间健身制度,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
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推进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职业病预防相关政策,强化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体系,督促企业完善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制度,预防和控制职业损害和职业病发生。
健康科普信息管理行动
鼓励和引导各类媒体办好健康类栏目和节目,播放健康公益广告,多用人民群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途径和方法普及健康知识和技能,让健康知识深入人心。
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传播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规范健康教育传播渠道和平台,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图书网络等都要把好关,不能给虚假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传播渠道和平台。
加大对医疗保健类广告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坚决打击虚假医药广告,严厉惩处不实和牟利性误导宣传行为。
健康促进体系建设行动
建立健全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龙头,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基础,以学校、机关、社区、企事业单位健康教育职能部门为延伸的健康教育体系。
加快推进各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建设,构建省、市、县三级健康教育机构网络,确保每个县有一个县级健康教育机构。
探索基层卫生计生整合融合模式,建立基层村医、公共卫生人员、计生人员为一体的新型健康知识宣传队伍,筑牢基层健康教育网底。
健康素养监测行动
建立有效的健康素养监测、监督与评价体系。开展健康素养研究,建立覆盖全省的健康素养监测系统。
制订素养水平相关标准、规范和指南,对各地健康素养促进工作进行评价,为健康素养促进政策制定和策略调整提供依据。
加强健康素养理论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分析不同人群的健康素养现状、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健康教育工作效果,提高监测结果的应用,为各级政府进行健康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来源:四川卫生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