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医药文化更自信

振兴中药

 近年来,中医药在国际社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但有时,中医药在国内也会遭遇不被信任的尴尬。


  如何树立中医药文化自信,处理好自身与西方医学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中医药的国际化、现代化,是亟须补上的一课。


  提升文化自信需破除偏见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指出,由于文化差异,外国人对于中医存有偏见很正常,但国人一定要破除偏见。


  “中医药文化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杰出代表,而且是自古至今持续发挥重要作用、与民众生活至为密切的科技与人文融通的优秀文化。”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张其成表示,中医药学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汲取了儒释道等诸家精华,熔炼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要素、文化基因,如“天人合一”“调和致中”等观念,不仅在几千年来,一直护佑着中华民族的生息、人民的健康,而且影响了历代中国人的身心修养。这种一脉相承的文化自豪感、文化自信心,与中医药在国际科技界逐渐树立起来的科学自信是一体之两翼,都将大大增加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


  不仅如此,强化文化符号感也是提升文化自信的关键。据张其成介绍,中医药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和形象标识。据中国外文局发布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5》显示,中医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元素,在国外排第1位,在国内排第2位。因此,传承、弘扬、传播中医药文化中“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时代价值”的文化精神与文化要素,对中华文化复兴、中国人的福祉有重大价值。


  中药宝库并非拿来就能用


  “虽然中药是个伟大宝库,但这个宝库也不是拿来就能用的。”张伯礼强调,要让更多人乃至全世界的人认可中医药,必须先实现现代化、标准化。应借助现代科技,深入挖掘出中医药的精华及其作用机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标准化是一个有效手段,能够促进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相融合,也会对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黄璐琦院士认为,标准化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工作。只有解决了中医药标准化缺失的问题,中医药才能真正走向世界。当前,中医药正面临着重大需求和发展机遇,现代技术发展和多学科交融,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张伯礼表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东西方文明之间可以相互补充。比如糖尿病并发症、肿瘤等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西医尚缺乏有效或理想的治疗办法,如何通过中西医结合和最新科学技术,发掘传统中医药的巨大潜力,是医学界今后努力的重要方向。


  登上世界舞台应内外结合


  张其成提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可以作为先行者,带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登上世界舞台。


  张伯礼也表示,中医药正在成为我国提高文化软实力的一个抓手。去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她从中医古典文献中汲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并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体现出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今年里约奥运会中,美国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身上的“火罐印”,再次使更多西方人对中医药产生浓厚兴趣。这些,都为中医药走出国门、造福人类提供了难得契机。由此,内外结合,让中医药与国际接轨,积极向国外推介中医药,同时将国外先进技术为我所用,就能够实现中西医并重的双赢。


  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饶克勤说,在“十三五”规划中,“健康中国”首次被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国民健康也扩展为大健康的概念。此举意义重大,其中,传统中医药大有可为。下一步的医改,也将着力发挥传统医学优势,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国家层面的战略将让中医药文化更加自信。


此文系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