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达沃思】北京医改方案落地两月 医院用药量真的下降了不少
距离北京医改落地已有两月,新政实施效果究竟如何?据北京市卫计委统计,截至6月2日,受监测的373家医疗机构总药占比,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87%,而三级医院总门急诊量减少了12.58%,分级诊疗的态势逐渐呈现。
6月9日下午,北京市卫计委新闻发言人高小俊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4月8日至6月2日,北京医改的落地情况基本符合预期。尤其在分级诊疗方面,三级医院、二级医院总门急诊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下降,一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急诊量则增加了7.6%。
从门诊类型来看,373家监测单位门诊普通号就诊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7.58%。其中,副主任医师就诊人次下降9.3%,主任医师就诊人次下降20.8%,知名专家就诊人次下降14.8%。这些变化或与北京医改新设医师服务费有关。
根据3月22日北京市政府发布的《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北京市自4月8日起,取消挂号费和诊疗费,转而新设20元至100元医事服务费。一般医院级别和医生职称越高,医事服务费越高,比如一级医疗机构普通门诊医事服务费20元,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则为50元。
对患者而言,北京医改的实施情况体现在医药费用上。根据北京市卫计委近两个月的监测结果,监测单位门急诊次均药费与去年同比减少了6.38%,其中三级医院(33.84%)、二级医院(40.07%)和一级医疗机构(72.53%)药占比,与去年同比分别下降了7.31%、7.14%和4.06%。
从上述数据可以发现,药品收入仍是一级医疗机构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而三级医院的收入结构出现了一些变化。以北京市妇产医院为例,据该院党委书记陈静介绍,自北京医改新设医事服务费,提高能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之后,该院5月份的门诊医疗收入和住院医疗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9.68%和9.73%,而在取消药品加成,实施药品阳光采购之后,门诊药品收入与医改实施前的3月份相比,则下降了544万元。
此前,北京市卫计委主任方来英曾告诉财新记者,北京医改的主要目的是调整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即将原先“药品加成收入、医疗服务收入、财政投入” 的三个渠道变为“医疗服务收入和财政投入”这两个渠道,从而抑制不合理处方、过度医疗等行为。
但砍掉药品加成收入过后,形成的缺口能否填平,一直是医疗界的关注焦点。作为隶属于大型国企的三级医院,航空总医院副院长路树强坦言,尽管医事服务费的设立和部分医疗服务价格的上调,会增加医院的医疗收入,但取消药品加成,引导患者到社区就诊也带来了医院收入的下降,总体测算下来,医院损失额仍可达1000多万元,这占医院总体收入20%左右。
另一名北京市二级医院负责人则曾对财新记者表示,原本北京医改启动前,该院就因基础建设财政投入不够,累积亏损近千万元,“全是医院自己承担”,取消药品加成后,原本低于市场价位的医疗服务价格只是调整了一部分,如果政府财政不能补偿到位,医院的亏损风险更大。
对此,高小俊表示,每家医院情况不同,医改对其收入带来的影响也不一样,无法一概而论。而方来英曾告诉财新记者,除市属、区属医疗机构,北京医改还涉及国家卫计委直属医院、部队医院、企业医院,这些医院的财政关系各不相同,非北京市财政能够补偿。
至于取消药品加成后的收入缺口,方来英表示,北京市“不会为药品加成的事情,单独做财政补偿”,医院可通过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走向精细化管理,促使医疗服务成本降低。
(来源:财新网 作者:刘佳英 本公众号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投稿邮箱:285440969@qq.com)
广告链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