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 分级诊疗下沉资源——“吉林医改,从盆景到园林”系列报道之三
灵山多秀,蕴水丰富,飞瀑而下,润泽四方,恰如长白山天池,分流三江,滋养吉林大地。
分级诊疗制度,就是要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
吉林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创新机制,以医联体建设为依托,以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实施远程医学诊疗为手段,以加强慢病管理为突破口,下沉卫生工作重心和优质医疗服务资源,使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可及。
瀑布连延,日闪金光
多层医联体,让百姓“少跑路,少误时,少花钱,多省心”
“我父亲前几天是由吉大二院的专家来做的膀胱切除手术,在这里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比去省城高,而且不用来回折腾。”2017年3月9日,在农安县人民医院住院部,刘广生这样向记者介绍自己父亲的治疗情况。
2012年,农安县成为吉林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试点县,初涉分级诊疗制度和医联体建设,2015年与吉大二院结为医联体。
医联体的现实作用是上级医院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使医疗资源上下贯通,让基层百姓直接受益,少跑路,少误时,少花钱,多省心。
今年,省政府出台了《吉林省推进多层次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构建了省、市、县、专科四个层级的医疗联合体。省级建立由吉大一院、二院、中日联谊医院和省医院、延边大学附属医院为主,分别对口联系9个市级医院、43个县级(含长白山)医院的五大医联体。各地区、县(市)和中省直专科医院也分别与辖区下级医院和各专科医院建立了医联体。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根据意愿参与医联体建设。
目前,4个层级的医联体已覆盖全省90%的公立医疗机构。全省实现了人才、技术、管理、科研、教学“五位一体”优质资源整体有序下沉,县域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城乡对口支援工作、骨干医师培训项目等医疗卫生工作重心全面下移。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建立基本路径,通向医疗卫生服务“最后一公里”
吉林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了“明确功能定位,评估服务能力,确定诊疗病种,医保差异支付”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分级诊疗基本路径,被纳入国家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政策培训教材,乾安县被确定为全国培训班国家级师资。
同时,以长春市绿园区医院为代表,在推进城市区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融合发展过程中,探索建立了“三级医院诊断、二级医院治疗、一级医院管理”的城市慢病分级诊疗管理模式。利用医保支付杠杆调剂作用,引导基层患者自觉按分级诊疗目录实现基层首诊、合理就医,加快推动“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目标实现。
培土固根,山林丰茂
基层医疗服务水平,首诊最根本
近年来,吉林省政府加大投入,强化基层医疗卫生基础建设,补齐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短板,提升城市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诊疗能力,支持县级医院薄弱专科建设、加强市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
积极出台政策措施,鼓励在医疗机构保持行政隶属关系、财政投入渠道和人员身份不变的前提下,医联体(包括跨区域医联体)内医务人员在签订帮扶或者合作、托管协议的医疗机构内执业,不需办理执业地点变更和执业机构备案手续,促进优质人力资源有序下沉。推动城乡对口支援任务落实,通过鼓励大医院医师下基层、退休医生开诊所、实施远程医疗等,把大医院的技术传到基层。推动实施国家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
据统计,截止到今年6月末,省级五大医联体向下级医院派驻医疗队426次,诊疗患者30193人次,专科联盟诊疗患者10821人次,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达到42.95%。
登山下山,各有其景
双向转诊,打造双赢责任共同体
在符合基本医保异地就医管理及分级诊疗有关政策要求前提下,医联体之间建立便捷、合理、绿色、畅通的双向转诊机制。
医联体内上级医院对下级医院的转诊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同时畅通上级医院对下级医院的向下转诊渠道,重点畅通慢性病、恢复期患者向下转诊渠道。在确保医疗安全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向下转诊病种,明确转诊标准、转诊流程、治疗方案。
完善与医联体相适应的绩效工资政策和分配激励机制,在医院、医务人员和病人之间建立起长期、连续、责任制的“伙伴关系”,构建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医联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和管理紧密双赢的共同体。
今年,吉林省继续推进医疗卫生重心下移,着力改善基层医疗设施条件,强化基层人才和技术支撑,进一步夯实分级诊疗制度基础,管好医疗卫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张义说:“2017年,我们全面推开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目标是县域内就诊率年底达到90%。建立符合省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合理就医格局。”
大鹏来兮,展翅高飞
“互联网+”,为“上下联通,左右联动”插上翅膀
吉林省由政府主导,统筹建立省级远程医疗会诊平台,2017年横向贯通省级五大医联体,纵向链接43家县级医院,同步延伸到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陆路)边境县、少数民族自治县的中心乡(镇)卫生院,形成面向基层、边远和欠发达地区的远程医疗协作网。2020年实现全省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构建“上下联通、左右联动”的立体式远程会诊体系。
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资源纵向流动,通过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
在基层,服务百姓最基本的日常健康所需,提供信息化医疗服务。长春市绿园区在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中,免费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配备了智能化自测一体机600台,居民在家随时检测血压、血糖、心电自检初筛,及时反馈社区信息平台,由医务人员跟踪监测、定期回访,初步实现了慢病便捷化、智能化的健康管理。区级的远程会诊中心,由区医院牵头,与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乡镇卫生院及17个村卫生室对接,为远郊乡镇居民、出行不便的高龄村民提供了看病诊疗便利。
同时,吉林省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对医联体的支撑作用,结合建立省、市、县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开展医联体相关医院管理、医疗服务等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信息共享、医联体内诊疗信息互联互通。医联体可以共享区域内居民健康信息数据,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健康管理、签约服务、远程医疗等服务。
吉林医改新模式
探索建立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分级诊疗基本路径
吉林省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了“明确功能定位,评估服务能力,确定诊疗病种,医保差异支付”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分级诊疗基本路径,被纳入国家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政策培训教材。
探索建立城市慢病分级诊疗管理模式
以长春市绿园区医院为代表,在推进城市区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融合发展过程中,探索建立了“三级医院诊断、二级医院治疗、一级医院管理”城市慢病分级诊疗管理模式。
2012年
农安县成为吉林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试点县,初涉分级诊疗制度和医联体建设。
2015年
乾安县在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政策培训会议上作为构建分级诊疗模式的师资,做经验交流。
2016年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方案》,在全省全面推开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2017年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吉林省推进多层次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
长按左侧二维码识别,关注吉林卫生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