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的药品带量采购喊了很长时间终于浮出水面。
医药云端工作室:挖掘趋势中的价值
文:点苍鹤
重庆市的药品带量采购喊了很长时间终于浮出水面,今天(9月7日),重庆医药圈流传一份抬头由重庆市社保局发布的「通知」,「通知」显示,该市医保药品首次集中带量采购谈判工作即将启动。
本次医保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由市人社局领导下进行,选择的药品主要是重庆市2016年度医保支付金额较高(排名靠前)的品种,这些品种对应厂牌在2016年度医保支付中金额最大的药品品规医保结算数量的70%作为保底采购数量。
根据谈判规则,在规定的时间(30分钟)内实行两轮谈判,由生产企业进行2轮报价。医保支付金额最高生产企业的报价很关键,最终是否成交,由企业的报价和保底谈判价来决定,就低不就高,低者成功,最终报价为该谈判药品的医保支付价;独家谈判药品,若最终报价高于谈判保底价,则视为谈判失败。谈判成功之时,也意味着成交价成为了该种药品品种的医保支付价。
这些规则设计很有道理,体现了量与价之间的博弈关系,见仁见智。但今天在很多微信群里讨论最多的居然不是规则,而是配送问题,因为通知规定:
本次医保采购药品,由重庆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全市统一配送。配送价格由市社会保险局组织生产企业与重庆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议定。
指定唯一一家配送商来配送药品的项目从我们观察中国医药市场至今,老实说真的非常罕见,除非是国家短缺药品,定点生产以后经过招标决定唯一配送商,因为短缺药品量不大,集中配送可以理解,并且有些品种是划分南北两大区域配送。
而此次重庆的医保药品带量采购,选择的品种都是销量(或者说医保支付)排名靠前的品种,配送金额肯定不小,如此肥差居然落到一家配送公司头上,其他配送商业岂能甘心?不公平嘛!何况配送价格由人社部门与该配送商来议定,这,几个意思?别说配送商不满意,中标的生产企业也有意见啊,配送费率不是配送商和供应商靠谈出来的吗?怎么能由人社局和配送商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