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大讲堂】欲做好中医,不可不学《伤寒论》
欲做中医,首先要明白中医的五个不传之秘。一是要辨证论治。中医和西医观念迥然不同。西医是局部辨病,是流水作业。中医是整体辨证,具体来说是从六经八纲辨证,是差异化治病。六经是太阳、少阳、阳明、少阴、厥阴、太阴,八纲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对于每个病人,医生首要做的就是从六经八纲辨证,分清属于哪一经哪一纲的病。胡希恕老先生认为中医辨证是的尖端中的尖端,是最高级别的学问。二是要弄通组方。伤寒论中有112个方子,这些方子的组成为什么是这样组成的,要精思善转。三是要弄通药量比例。组方在量上的科学性经过当代学者的科学研究,已经得到了初步的认可。药量比例是中医疗效的最大秘密。四是要掌握煎煮方法和饮用方法。煎煮和饮用是中医疗效的另外一个重要秘密。五是要掌握常用药物的药性和使用方法。
中医为什么自近代以来,屡遭人们唾弃,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医缺乏足够的疗效。为什么会缺乏良好的疗效?其原因就是人们抛弃了伤寒论,认为伤寒论只能治疗外感,不能治疗内病和杂病,抛弃了伤寒论六经八纲这一套科学的临床诊断大法,而代之以殊乖大旨的其他理论,从而走上了一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歧路;现在中医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甚至是研究生为什么不会用中医诊断?这也是因为我们使用的教材有问题,抛弃了伤寒论中的经典大法,而代之以错乱悖谬的拼盘大法。指导思想既乖,自然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了。其次因为度量衡制度的改变,人们错误地认识了伤寒论原书中的药量,用药量极其小于原量,造成了原来可以“一剂知二剂已”的效果变成了现在需要数十剂方能有效的糟糕现状。
所以中医没有错,错的是我们业医者。大家不要埋怨不己知,而是要反思自己为什么不能做到“一剂知二剂已”。我们做好了这个,那么,中医还要不要存在和发展就不是一个问题了。
仲景认为,人体疾病可以概括分为六经八纲之病。何谓六经八纲?六经是太阳、少阳、阳明、少阴、厥阴、太阴,八纲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古人认为,世界万事万物皆可分为阴阳,一身亦可分为阴阳。仲景认为,人体有三阳病,三阴病。三阳从表到里分别是太阳、少阳、阳明;太阳是表,阳明是里,少阳是半表半里。三阴从表到里分别是少阴、厥阴、太阴,少阴是表,太阴是里,厥阴是半表半里。三阳有三阳的系列病证,三阴有三阴的系列病证。疾病的一般传变规律是由阳及阴,由表入里,病情是逐渐加重的,反之则反。八纲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是辨其大纲,表里是辨其病位,寒热是辨其病邪性质,虚实是辨其体质。需要注意的是,仲景所谓的六经并非经络名称。
三阳病一般病人体质都比较好,不容易传变到三阴上。三阴病一般体质都比较弱,慢性病比较多。有一种说法是三阳病死不了人,三阴病难治愈。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是三阳病的阳明病如果是急性病,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方法不对,同样会死人的,因为阳明大热,将体内的体液全部耗干了,造成三阳三阴同病,多脏器衰竭而死。三阴病只要治疗得法,饮食讲究规律,同样可以药到病除。至于人到了老年,由盛而衰,由三阳病转入三阴病,这是生理规律使然,纵然神仙也是没有办法的。
太阳病的脉象是浮,发烧怕冷,头项僵痛,出汗或者不出汗,怕风或者不怕风,嗓子痛或者不痛,咳嗽或者不咳嗽,流清鼻涕或者不流,吐清痰或者不吐,身上困或者不困,四肢酸痛或者不痛,胸满或者不满,鼻子流血或者不流血,大小便正常,饮食正常。太阳病就是民间俗说的冻着了,典型的外感病。太阳病的共同特征是脉浮,发烧怕冷。根据是否头脖子肩膀僵痛,可以细分为桂枝汤和葛根汤病,根据是否出汗,可以分为桂枝汤和麻黄汤病。脖子不痛,就是桂枝汤,出汗,也是桂枝汤,如果头和脖子肩膀僵痛,就是葛根汤,如果不出汗,就是麻黄汤。其他都是或然症状。
太阳病属于三阳病的表病,对于表病,要采取的治疗方法是发汗。(不能采取其他治疗方法,其他方法都属于误治。)自从明清以来,医生害怕热病,只要一看到发烧,就认为是热病,就使用大量寒凉药物清热,导致疾病越治疗越严重,这一陋习亟待改正。临床只要看到病人脉浮,发烧怕冷,再加上其他一些或然症状加以佐证,就可以证明是纯粹是太阳病,就要使用温热药去寒,代表方子就是桂枝汤、葛根汤和麻黄汤。
桂枝汤
桂枝45克(去皮),白芍45克,甘草45克(炙),生姜45克(切),大枣十二枚(擘)
葛根汤
葛根60,麻黄45(去节),桂枝30(去皮),生姜45(切),甘草30(炙),芍药30,大枣十二枚(擘)。上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衣被,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
麻黄汤
麻黄45(去节),桂枝30(去皮),甘草15(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上以水1.8升,先煮麻黄,减400毫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1升,去滓,温服800毫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少阳病的脉象是弦细,身体指征是口苦,咽干,目眩。其他或然症状有或热或冷,冷热往来,或定时寒热,或定时汗或不汗,舌苔淡黄或不黄,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食欲不振,小便黄或清,小便或利或不利,精神不振。少阳病属于半表半里病,从太阳传入,是为加重,从阳明转归,是为向愈。少阳病为半寒半热,为肝胆正衰邪入而致。少阳病既不能使用吐、下,也不能使用汗法,只能使用表里和解之法,其最重要的药物就是柴胡,其代表方剂就是小柴胡汤。单纯的少阳病是有的,长时间甚至数十年如一日的少阳病也是有的,但是更多的时候,少阳病会迅速传里,和其他诸经病合病或者并病。
阳明病的脉象是洪大急促,身体指征是发热怕热不怕冷,口干舌燥,口渴喜饮冷,舌苔厚黄,小便色黄不利,大便干结难下。其他或然症状有全身壮热,大汗淋漓,口臭,食欲旺盛,腹满冲心,烦躁不已,循衣摸床,甚则谵语,狂乱,杀人。太阳病是表病,是外感受寒而引起,脉浮发热怕冷。少阳病是病情入于半表半里,半寒半热,脉弦口苦咽干目眩。阳明病是里病,是热病。热邪中胃。胃大热,热邪上蒸下闭,里外彻热,所以全身的津液都要被蒸涸完,里面却没有新的津液来补充,所以口干舌燥,口苦口渴,全身汗出,全身壮热,大小便癃闭。甚则因为高热而导致脑神经精神昏迷甚至狂妄错乱。阳明病不可以使用汗法,可以使用下法或者清法。代表方子是白虎汤、五苓汤、调胃承气汤和大小承气汤。
如果大便不干结难下,小便正常,就使用白虎汤,如果小便不利,大便正常,就使用五苓汤,如果大便干结难下,根据干结程度,可以从轻到重分别选用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和大承气汤。自金元河间学派否认仲景伤寒论治温病以来,后世多沿袭其说而抛弃仲景之路,实际上,仲景学说是按照疾病在临床上的演变规律讲解的,并非说阳明病必须经过太阳病、少阳病的传变,仲景先师的意思是正常的传变规律是先表后里的,但是也可以先里后表,也可以只表不里,只里不表,表里跨越,而非一定是循序而来。河间学说虽于医学贡献至伟,但亦流弊无穷,再加上近现代西医的推波助澜,直至现在,很多医生一见病人发烧,不问三七二十一,即以各种寒凉药攻之,临床上遂造成了各种不良预后。
阳明病因为邪热炽盛,发展传变迅速,所以常常会造成各经的并症或合症。
少阴病的脉象是微细,身体指征是只想睡觉。其他或然症状有发热或不发热,怕冷,咽喉后部自感发热、发干、疼痛,但实际上不肿不红不欲饮水,咳嗽或不咳嗽,口中和,口淡,流清涎,身体困倦,四肢寒冷厥逆,小便清长,大便溏稀不成形,大便次数频繁。少阴病是三阴里症中的表病,是因为肾阳不足,不能温煦全身而造成的。按照人的一生而论,到老年多因肾阳虚弱而患上三阴病。实际上,凡是身体寒性体质的人均容易患三阴慢性病。少阴病的治疗方法是四逆汤。如果兼有外感表证,则应该采取汗法,适宜微微发汗,不能使用吐、下、清等方法,代表方子是麻黄附子细辛汤,附子温阳,细辛温阳去寒利水,麻黄发汗。无论在古代还是近代、当代,少阴病都是非常普遍的存在,这和人民的生活习惯有关。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又不注意顾护肾阳,工作锻炼常常贪凉,饮食又恣食生冷,于是落下病根,少阴病可以持续几十年甚至终生。
厥阴病的脉象是微细,身体指征是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溏泄甚至下利完谷。下利完谷也就是俗说的吃什么拉什么,身体太虚弱了,太寒了,根本消化不动了。其他或然症状有咽干唇燥,腹痛腹满,头痛头重,腰痛腰重,四肢厥逆,四肢肿麻、口舌不干不渴,舌苔青黑,小便白色,大便黑色。厥阴病是半表半里病,也是寒热错杂病,上部是热,下部是寒。自胃部以下是寒,寒气太重,上部的阳气下不来,下部的寒气上不去,阴阳不能升降交通,是谓寒格。寒气时复上冲,将阳气蒸腾,于是自感心中疼热不止。因为胃中有寒,所以吃不进,因为热气弥漫在胃口之上,所以又觉得饥饿不止。消渴,就是喝多少水也不解渴,因为不是真渴,是下部寒气太盛,阳虚而津液不布。好不容易吃点饭,吃完即吐,因为寒不受热食啊。厥阴病属于半表半里病,其治疗法则是寒热并治,不能使用汗、吐、下、清之法。代表方子是乌梅丸。从临床实际来看,可以化用其意为乌梅汤法。)
太阴病的脉象是沉微,身体指征是自觉腹满,常常呕吐,感觉饥饿却吃不下,大便溏泄十分严重,并且时常感到肚子痛。其他或然症状有头痛头晕、四肢厥逆不温,四肢肿木,小便清长,口腔溃疡,舌苔白、黑、腻、有裂纹,舌头胖大,有裙边,口渴不欲饮。
太阴病的腹满和阳明病的腹满是不一样的。太阴病的腹满是虚满,因为肾阳虚导致阳不胜水,水寒客居胃部以下十分严重,自觉吃点饭喝点水就盛到肚子里了,用手按的话,腹肌很柔软,病人也喜欢按。阳明病的腹满是实满,里面是大热,用手按是硬梆梆的,一按就疼,病人不让按,严重的时候,你的手做出一个接近他肚子的动作,他就大叫,做出抵抗你按的动作来。
太阴病是里病里面最严重的病,他不仅阳虚,大寒,里面还有停水啊,停水很严重,所以他要恶心呕吐,他要把这个寒水排解出去才舒服一点。而且,因为寒和水太严重了,大便受不到任何约束了,所以就老是有便意,拉一点没有了,刚提起来裤子,又来了。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排解啊,他想把这个寒,把这个水给排解出去啊,可是因为阳不胜寒,阳不胜水,所以老是排解不完。
纯粹的太阴病是里病,其治疗法则是温法,不能使用汗、吐、下、清法,代表方子是真武汤。
欲做中医,首先要明白中医的五个不传之秘。一是要辨证论治。中医和西医观念迥然不同。西医是局部辨病,是流水作业。中医是整体辨证,具体来说是从六经八纲辨证,是差异化治病。六经是太阳、少阳、阳明、少阴、厥阴、太阴,八纲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对于每个病人,医生首要做的就是从六经八纲辨证,分清属于哪一经哪一纲的病。胡希恕老先生认为中医辨证是的尖端中的尖端,是最高级别的学问。二是要弄通组方。伤寒论中有112个方子,这些方子的组成为什么是这样组成的,要精思善转。三是要弄通药量比例。组方在量上的科学性经过当代学者的科学研究,已经得到了初步的认可。药量比例是中医疗效的最大秘密。四是要掌握煎煮方法和饮用方法。煎煮和饮用是中医疗效的另外一个重要秘密。五是要掌握常用药物的药性和使用方法。
中医为什么自近代以来,屡遭人们唾弃,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医缺乏足够的疗效。为什么会缺乏良好的疗效?其原因就是人们抛弃了伤寒论,认为伤寒论只能治疗外感,不能治疗内病和杂病,抛弃了伤寒论六经八纲这一套科学的临床诊断大法,而代之以殊乖大旨的其他理论,从而走上了一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歧路;现在中医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甚至是研究生为什么不会用中医诊断?这也是因为我们使用的教材有问题,抛弃了伤寒论中的经典大法,而代之以错乱悖谬的拼盘大法。指导思想既乖,自然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了。其次因为度量衡制度的改变,人们错误地认识了伤寒论原书中的药量,用药量极其小于原量,造成了原来可以“一剂知二剂已”的效果变成了现在需要数十剂方能有效的糟糕现状。
所以中医没有错,错的是我们业医者。大家不要埋怨不己知,而是要反思自己为什么不能做到“一剂知二剂已”。我们做好了这个,那么,中医还要不要存在和发展就不是一个问题了。
仲景认为,人体疾病可以概括分为六经八纲之病。何谓六经八纲?六经是太阳、少阳、阳明、少阴、厥阴、太阴,八纲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古人认为,世界万事万物皆可分为阴阳,一身亦可分为阴阳。仲景认为,人体有三阳病,三阴病。三阳从表到里分别是太阳、少阳、阳明;太阳是表,阳明是里,少阳是半表半里。三阴从表到里分别是少阴、厥阴、太阴,少阴是表,太阴是里,厥阴是半表半里。三阳有三阳的系列病证,三阴有三阴的系列病证。疾病的一般传变规律是由阳及阴,由表入里,病情是逐渐加重的,反之则反。八纲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是辨其大纲,表里是辨其病位,寒热是辨其病邪性质,虚实是辨其体质。需要注意的是,仲景所谓的六经并非经络名称。
三阳病一般病人体质都比较好,不容易传变到三阴上。三阴病一般体质都比较弱,慢性病比较多。有一种说法是三阳病死不了人,三阴病难治愈。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是三阳病的阳明病如果是急性病,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方法不对,同样会死人的,因为阳明大热,将体内的体液全部耗干了,造成三阳三阴同病,多脏器衰竭而死。三阴病只要治疗得法,饮食讲究规律,同样可以药到病除。至于人到了老年,由盛而衰,由三阳病转入三阴病,这是生理规律使然,纵然神仙也是没有办法的。
太阳病的脉象是浮,发烧怕冷,头项僵痛,出汗或者不出汗,怕风或者不怕风,嗓子痛或者不痛,咳嗽或者不咳嗽,流清鼻涕或者不流,吐清痰或者不吐,身上困或者不困,四肢酸痛或者不痛,胸满或者不满,鼻子流血或者不流血,大小便正常,饮食正常。太阳病就是民间俗说的冻着了,典型的外感病。太阳病的共同特征是脉浮,发烧怕冷。根据是否头脖子肩膀僵痛,可以细分为桂枝汤和葛根汤病,根据是否出汗,可以分为桂枝汤和麻黄汤病。脖子不痛,就是桂枝汤,出汗,也是桂枝汤,如果头和脖子肩膀僵痛,就是葛根汤,如果不出汗,就是麻黄汤。其他都是或然症状。
太阳病属于三阳病的表病,对于表病,要采取的治疗方法是发汗。(不能采取其他治疗方法,其他方法都属于误治。)自从明清以来,医生害怕热病,只要一看到发烧,就认为是热病,就使用大量寒凉药物清热,导致疾病越治疗越严重,这一陋习亟待改正。临床只要看到病人脉浮,发烧怕冷,再加上其他一些或然症状加以佐证,就可以证明是纯粹是太阳病,就要使用温热药去寒,代表方子就是桂枝汤、葛根汤和麻黄汤。
桂枝汤
桂枝45克(去皮),白芍45克,甘草45克(炙),生姜45克(切),大枣十二枚(擘)
葛根汤
葛根60,麻黄45(去节),桂枝30(去皮),生姜45(切),甘草30(炙),芍药30,大枣十二枚(擘)。上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衣被,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
麻黄汤
麻黄45(去节),桂枝30(去皮),甘草15(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上以水1.8升,先煮麻黄,减400毫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1升,去滓,温服800毫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少阳病的脉象是弦细,身体指征是口苦,咽干,目眩。其他或然症状有或热或冷,冷热往来,或定时寒热,或定时汗或不汗,舌苔淡黄或不黄,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食欲不振,小便黄或清,小便或利或不利,精神不振。少阳病属于半表半里病,从太阳传入,是为加重,从阳明转归,是为向愈。少阳病为半寒半热,为肝胆正衰邪入而致。少阳病既不能使用吐、下,也不能使用汗法,只能使用表里和解之法,其最重要的药物就是柴胡,其代表方剂就是小柴胡汤。单纯的少阳病是有的,长时间甚至数十年如一日的少阳病也是有的,但是更多的时候,少阳病会迅速传里,和其他诸经病合病或者并病。
阳明病的脉象是洪大急促,身体指征是发热怕热不怕冷,口干舌燥,口渴喜饮冷,舌苔厚黄,小便色黄不利,大便干结难下。其他或然症状有全身壮热,大汗淋漓,口臭,食欲旺盛,腹满冲心,烦躁不已,循衣摸床,甚则谵语,狂乱,杀人。太阳病是表病,是外感受寒而引起,脉浮发热怕冷。少阳病是病情入于半表半里,半寒半热,脉弦口苦咽干目眩。阳明病是里病,是热病。热邪中胃。胃大热,热邪上蒸下闭,里外彻热,所以全身的津液都要被蒸涸完,里面却没有新的津液来补充,所以口干舌燥,口苦口渴,全身汗出,全身壮热,大小便癃闭。甚则因为高热而导致脑神经精神昏迷甚至狂妄错乱。阳明病不可以使用汗法,可以使用下法或者清法。代表方子是白虎汤、五苓汤、调胃承气汤和大小承气汤。
如果大便不干结难下,小便正常,就使用白虎汤,如果小便不利,大便正常,就使用五苓汤,如果大便干结难下,根据干结程度,可以从轻到重分别选用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和大承气汤。自金元河间学派否认仲景伤寒论治温病以来,后世多沿袭其说而抛弃仲景之路,实际上,仲景学说是按照疾病在临床上的演变规律讲解的,并非说阳明病必须经过太阳病、少阳病的传变,仲景先师的意思是正常的传变规律是先表后里的,但是也可以先里后表,也可以只表不里,只里不表,表里跨越,而非一定是循序而来。河间学说虽于医学贡献至伟,但亦流弊无穷,再加上近现代西医的推波助澜,直至现在,很多医生一见病人发烧,不问三七二十一,即以各种寒凉药攻之,临床上遂造成了各种不良预后。
阳明病因为邪热炽盛,发展传变迅速,所以常常会造成各经的并症或合症。
少阴病的脉象是微细,身体指征是只想睡觉。其他或然症状有发热或不发热,怕冷,咽喉后部自感发热、发干、疼痛,但实际上不肿不红不欲饮水,咳嗽或不咳嗽,口中和,口淡,流清涎,身体困倦,四肢寒冷厥逆,小便清长,大便溏稀不成形,大便次数频繁。少阴病是三阴里症中的表病,是因为肾阳不足,不能温煦全身而造成的。按照人的一生而论,到老年多因肾阳虚弱而患上三阴病。实际上,凡是身体寒性体质的人均容易患三阴慢性病。少阴病的治疗方法是四逆汤。如果兼有外感表证,则应该采取汗法,适宜微微发汗,不能使用吐、下、清等方法,代表方子是麻黄附子细辛汤,附子温阳,细辛温阳去寒利水,麻黄发汗。无论在古代还是近代、当代,少阴病都是非常普遍的存在,这和人民的生活习惯有关。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又不注意顾护肾阳,工作锻炼常常贪凉,饮食又恣食生冷,于是落下病根,少阴病可以持续几十年甚至终生。
厥阴病的脉象是微细,身体指征是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溏泄甚至下利完谷。下利完谷也就是俗说的吃什么拉什么,身体太虚弱了,太寒了,根本消化不动了。其他或然症状有咽干唇燥,腹痛腹满,头痛头重,腰痛腰重,四肢厥逆,四肢肿麻、口舌不干不渴,舌苔青黑,小便白色,大便黑色。厥阴病是半表半里病,也是寒热错杂病,上部是热,下部是寒。自胃部以下是寒,寒气太重,上部的阳气下不来,下部的寒气上不去,阴阳不能升降交通,是谓寒格。寒气时复上冲,将阳气蒸腾,于是自感心中疼热不止。因为胃中有寒,所以吃不进,因为热气弥漫在胃口之上,所以又觉得饥饿不止。消渴,就是喝多少水也不解渴,因为不是真渴,是下部寒气太盛,阳虚而津液不布。好不容易吃点饭,吃完即吐,因为寒不受热食啊。厥阴病属于半表半里病,其治疗法则是寒热并治,不能使用汗、吐、下、清之法。代表方子是乌梅丸。从临床实际来看,可以化用其意为乌梅汤法。)
新派针灸------《经络激通疗法》简介
李庆教授介绍
中医主任医师、教授,政协委员,激通疗法创始人。
现任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副秘书长;
北京世针联康复医学研究院院长;
中国经络诊疗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
李庆教授师从我国著名针灸专家王雪苔、杨甲三、程莘农、于书庄、郭效忠、周楣声、李定忠、田成文、王文远等近30多位针灸前辈。在部队及地方医疗单位应用针灸治疗各类患者几十万人次,大量病例积累了十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总结多位导师学术经验基础之上有所发展和创新,在继承和发扬的同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吸取精华、大胆创新,应用于临床验证。吸取古今众多医籍精髓,进行基础理论与临床研究探讨。自成体系,创立了安全高效,简单易学,浅显易懂,立竿见影的新针疗法--《经络激通疗法》。从事《经络激通疗法》研究的30余年里,发表国家及国际级医学论文53篇,其中有46篇获优秀论文一等奖。主要著作有《激通疗法》、《激通图典》两部;其业绩荣获国家卫生部及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药杰出人才奖”金奖。自2006年起,被卫生部选派为《中国经络研究的代言人》与世界各国交流医疗技术,神奇的疗效赢得世界各国医学同仁的赞同和贺彩,为中医走向世界做出卓越贡献。
《经络激通疗法》是李庆教授历经30余年大量临床经验及研究,找到人体的生物电信波射、传导、对应、接收的规律,在《黄帝内经.缪刺》第六十三篇—“繆刺论”中的理论基础上,发现了人体的总开关。此疗法打破了传统经络针刺疗法的概念,不需记人体经络穴位。不在有病的地方治疗,例如:左膝关节的病通,传统都在膝关节周围治疗,我们却在右肘关节处治疗,如果找不出疾病反应点可以在肘关节周围刮痧即可,有的部位要达到骨面有的部位要到肌肉层即可,治疗不需要留针,针刺到达部位后立即出针,更不需要补写捻转等手法。例如:内外痔疮治疗区域在“天突穴”位置上下,有明显压痛。例如:腰椎病治疗区域在“天突穴”到“鸠尾穴”正中及旁开周围。如因为腰椎导致的下肢麻木在,下肢相对应区域治疗即可。
经络激通疗法目前被世人称为“世界绝学”,他有四大特点:
一、安全:没有任何医疗事故发生的针灸,不留针、不捻针、不行针!不在病变部位施治!
二、快速:一人、一针、一按压、一分钟之内可以解除或缓解患者的症状!
三、简单:不需要背穴位和经络、掌握原理就可以操作,只要懂数字就能学会!
四、疗效神奇:大部分疾病1-3次症状基本消失、5-7次基本痊愈!有些疾病能瞬间消失:(乳腺增生、痔疮、囊肿、肿大、子宫肌瘤、腱鞘炎、肩周炎、咽炎、)尤其对颈肩腰腿痛有当面见效、立竿见影的神奇疗效;
《经络激通疗法》已经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一类继续教育项目(编号:440206007)。
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商标:“激通”(第7570016号)。
本疗法的替代仪器-----“经络激活仪”已经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专利编号:ZL201020188945.8。
外观设计专利,专利编号:20123015316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著作权登记证书号:2010-A-033088。
经络激通疗法的主要适应范围:头疼头晕偏头痛、各种失眠、偏瘫中风后遗症、耳鸣、中耳炎、肩周炎、手指脚趾头疼痛麻木、腱鞘炎、脚后跟疼痛、腱鞘囊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膨出、椎管狭窄、网球肘、坐骨神经疼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骨质增生、股骨头坏死、慢性胃肠病、气管炎、哮喘、癫痫、慢性鼻炎、咽炎、腮腺炎、肺心病、痔疮、心包积液、肝病、肾病、糖尿病、前列腺疾病、睾丸潮湿、盆腔积液、乳腺增生、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痛经、减肥、甲亢、淋巴结肿大、寻麻疹、牛皮癣、局部白癜风、斑秃等疾病疗效显著,治愈率高,总有效率98%以上,治愈率85%以上。
【学员案例分享】